首页 > 太虚全集 > 太虚大师全集目录 > 第十一篇 真现实论总宗依论 > 3 真现实论宗依论(下)

1 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 所知事素之关系

  所知现实成事,即有情、器界等;所知现实蕴素,即心、心所、色等。成事是蕴素之成事,蕴素是成事之蕴素。即此成事与蕴素关系之轨则,演绎之即是因果律。略观之、似乎蕴素是因而成事是果,深察之、则能为因者亦皆是果,凡为果者亦皆可以作因;不作能生因亦非是所生果者,唯蕴素中之无为法。然亦可为心心所法之所知缘,及心心所色等之增上缘,亦为心、心所、色等所显示之果──了因之所了果。诸所生果,虽不定能作因,然固都可作因,而最少必能作增上缘之助因。由此、蕴素不定是因而亦是果──心心所色等──,或虽非果非因而亦可概于因果──无为法──。成事不定是果而亦是因,或虽不定作因,然非一定不能作因。例如一块顽石,虽不一定能作何事之因,有时亦作压一枝草使之不能生长,或垫一支大木以为柱础。如此普通关系之因果律,固不能指定孰者为因、孰者为果也。然此“因果律”即存于所知现实成事、蕴素之关系上,非离此所知事素别有独立之存在,故谓之所知事素之关系。且诸成事必有所蕴含之材素,彼诸蕴素不必为已成之事象,故说成事为果,蕴素为因,蕴素与成事之关系,即为因与果之关系,亦无甚大违碍。玆亦分五节以论之。

  第一节 因缘生果
  一 因缘生果概论
  因缘生果,为佛说之普通定量,无一经论不谈及之。 然有三义必先认清:

  甲、有情造因受果之自由性。增一阿含经云:世有三种邪见,信之者虽德行无亏,然必至于对自己之行为不负责任。一、谓人生所有苦乐或非苦乐纯粹由于前定──即宿命说──;二、谓是由神意规定──真神造作主宰万有之说──;三、谓由于机运──遗传、环境等科学说──。既由夙命、神意、机运。则杀人、盗财、奸淫等皆可推归夙命、神意、机运──马克思唯物史观即将人之过恶等归以机运,逃避自身之责任者──;则分辨行为之善恶,既属无谓,而有过者之改恶为善,亦成不可能之事。此经所说明者,一事之果必有其因。然有情者自受其果,亦由自造其因;有其因则有其果,虽为当然之数运,然造因固在现前活泼泼地一念心之自由决择也。因可自由决择而造,则为善为恶之权责归己,而受福受罪皆自致,亦无所用其怨祷矣。

  乙、因果律之无始终性。佛学中因果通三世之说,言因果之相生,如环无端,无起始亦无终止也。由此乃否定除佛以外诸家所立之种种原极因或第一因,兹录俱舍论文,略明其义:

  一切世间,唯从诸因诸缘所起,非自在天──同耶、回教之神──、我、胜性等──等于太极、自然、以太、电子之类──一因所起。此有何因?若一切成许由因者,岂不便舍 !一切世间由自在等一因生者,则应一切俱时而生,非次第起;现见诸法次第而生,故知定非一因所起。若执自在随欲故,然谓彼欲令此法今起,此法今灭,此于后时,是则应成非一因起,亦由乐欲差别生故。或差别欲应一时生,所因自在无差别故。若欲差别,更待余因不俱起者,则非一切唯用自在一法为因。或所待因,亦应更待余因差别,分次第生,则所待因应无边际。若更不待余差别因,此因应无次第生义,则差别欲非次第生。若许诸因展转差别,无有边际,信无始故,徒执自在为诸法因,不越释门因缘正理。若言自在欲虽顿生,而诸世间不俱起者,由随自在欲所生故,理亦不然!彼自在欲前位与后无差别故。又彼自在作大功力,生诸世间得何义利 ?若为法喜生诸世间,此虽离余方便不发,是则自在于法喜中,既必待余,应非自在。于喜既尔,余亦应然,差别因缘不可得故。或若自在生地狱等,无量苦具逼害有情,为见如斯发生自喜。咄哉!何用此自在为?依彼颂言诚为善说:‘由险利然烧,可畏恒逼害,乐食血肉髓,故名鲁达罗’。又若信受一切世间唯自在天一因所起,则为非拨现见世间所余因缘人功等事。若言自在待余因缘助发功能方成因者,但是朋敬自在天言,离所余因缘不见别用故。或彼自在要余因缘助方能生,应非自在。若执初起自在为因,余后续生待余因者,则初所起不待余因,应无始成。犹如自在,我、胜性等,随其所应,如自在天应广征遣。故无有法唯一因生。奇哉!世间不修胜慧,如愚禽兽,良足可悲 !彼彼生中别别造业,自受异熟及士用果,而妄计有自在等因。

  此论破除二执:一、唯一大因执,二、自在实体执──实质论──。莫非众因缘起故,无唯一大因,亦无自在实体。除佛以外,诸家之因果说,皆建设于唯一大因与自在实体之上者。佛学全破除此,故迥然不同也。

  丙、因果律之无超越性。无为法虽可说非因果性,然无为法即诸法之真相,非诸法外别有其体。故诸法无论为心法、心所有法,以至色法、心不相应行法,从此索诃刹以至十方无量刹,从六生杂居地──即五趣杂居地──以至佛界,莫非因果律之所范持者;虽佛亦不能超越及改变于因果律。若了知于因果律,则能创造善因,和集善缘,生于善果。因不值缘,终不生果,故因亦非必能生果。或远其助缘,或别造强因,皆可使此因之果暂不生起,或终不生起。故此无超越性,与前之自由性相应无违。除佛以外之诸家,虽亦说或种因果关系,然必认有大神或真我或元质、元力等,超越于因果律之外。佛法全异乎是,虽诸圣者以神通力可令现实发生变化,此神通力亦是因缘所生之果,复能为生果之因及缘者。譬如科学知识增进,能用原料造望远镜──例天眼通──、飞行机等,变更自然形物,说为奇迹,同是奇迹:说为不超越因果律,同为不超越因果律,以皆因缘所生之果,复为生果之因缘故。先知此三种之特义,乃可进论佛说之因缘生果义。

  二 因缘生果与业力
  佛法以因果律应用为有情行为责任──即伦理学──之根据。故于说因果时,亦时说业。谓由某业为因生于某果,因果随业力为转移。某业既成,某果必致,故有时亦说其果为业果。然此业之一名,考其初义,乃指有情或人生行为曰业。就行为之所依,分身、语、意三业;就其性质,分善业、不善业、无记业;就其所招果报,分福业、非福业、不动业;就其可能招感心身、器界之果,分为别业,共业之二;复由招果力之强弱,分为引业、满业之二。此诸行业,成熟有力能招果时,亦曰业力。然在狭义,唯说能招“异熟果”之行为曰业,由此所招异熟果名“业果”。“业”之招“果”,必在异时,至招果时,其业已为先业。若由现时行为及他人等关系所致之果,则非业果──非异熟果。那先比丘告弥兰陀王云;‘如一块土被人掷空,复落于地,此由现因,非大地先业之所招。由此应知佛陀之足,曾为石击,亦非佛陀先恶业行所招之果。复如人死,有因先业力尽而死,亦有由现所行能毁先业非时而死,或及时而不死’。此中所云之业,唯前六识相应思之一分,能招感异熟之果者,且必由第六识相应思主导而成也。若其广义,则无漏行得离系果,亦可谓为清净业之所致。由现所行得士用果,亦可谓为现业所成之果。至于凡动皆业,有为诸行无时不动,则若因若果无非是业。若循其本,则应以能招异熟果之“有情行为”名业耳。此业亦为因缘之一,或以为情器身刹皆唯业之所产生;或以为业但与有情相关,而与器界绝无关系。应知两俱误解。其实色、心诸法,各由一切种识中之自类种生;然和续成各地各趣之有情器,又皆由业种为增上缘力,故身器之变迁成坏,与业深有关系。变有情身业曰别业,别别造业自受异熟果故;变器世间业曰共业。大小乘经各公认器世间能坏已复成者,由过去时一切有情共同业力而集起故。共业即社会业,社会非个人之集合,必须于诸个人间有共同关系之行为与生活,乃曰社会,故社会即共业。一家庭、一学校、一职团、一民族、一国群、一人间有其共同关系行为,即有共业;由此共业,即能转变家与国等或良不良。扩充为一大千界有情之共业,即能为一大千界坏已复成之共业。此维摩诘经广导诸有情共同行善,以为修净土之旨也。近人大抵注重于阶级、民族、国家之共业,为阶级民族等意识或行为之研究,要为共业之研究耳。别业荒沦,故鲜安乐之人,共业拘治,间成富强之国。必提高各人之别业,扩充为人间之共业,则人间世庶能进化为优良也。

  三 因与缘之定义
  因与缘之二名,虽见于各素呾缆中,每值一事,辄曰以此因以此缘生起,而因为何义?缘为何义?则未刊定也。锡兰巴利文论藏,则专指贪、瞋、痴为“有因”,而以贪、瞋、痴所引起之某种心作用,则谓之“因”;其余各种之因果关系,则概谓之“缘”,列为二十四缘。然对于因与缘犹未定也。萨婆多部始刊定二名之意义:因谓正因,专指亲能生者,缘谓助缘,泛指相依扶者。例如播种于地,藉水土日光肥料工作等,长成一树,种子是因,地等则皆是缘。何等事物,须何等因及何等缘,因非一因,缘非一缘,不能指定某事为因或为缘也。然对因与缘之定义,犹未精确。大乘法相始论定之:亲从彼体办生此体,此体之外别无彼体,故言彼体为此体因,而此体为彼体之果。此唯一切种识中种子生现行、现行生种子、种子生种子,有此因果关系。除此以外,皆不能有,故唯此是因而其余皆非因也。此体虽仗彼彼引依扶助而获生成,然此非彼而彼非此,先后内外相排列者,则皆是缘而非是因。换言之、即现行与现行之关系,皆是缘而非是因也。兹更表列于左:

    image.png

  由此可知现行之事,皆以内种为因;然亦依托众多现行为缘而获生起。无因固不能生,无缘亦不能起,故曰因绿生果。果为现行之事,现行之实事皆因缘所生,其义如是。彼因与缘虽各有其定义,然各经论立说多歧,应再分析言之。

  四 因之分折
  梵文大小乘论,多说六因,然说明之义不同也。兹依俱舍所说列之:

  image.png

  依前所说因与缘之定义,此之六因,非但因也,亦兼说缘,但将因缘概括以分为六而已。在俱舍论则以前五属因,后一为缘。细别于因,概略诸缘附为一因,故总谓之六因。以大乘之因缘定义审之,能作因固是缘,即前五因亦多是缘,真正之因犹未能说明也。瑜伽论等以十五依处说十因,亦是统因与缘而说为十因者。兹列于左:

     image.png

  能生因上长虚线之牵引因及生起因明正是因;单线之引发因、定异因、同事因、不相违因,表亦通因;虚线之随说因、观待因、摄受因、相违因,表虽是缘而亦兼作因。方便缘上长虚线之随说、观待、摄受、相违之四因,表正是缘;单线之引发、定异、同事、不相违四因,表亦通缘;虚线之牵引、生起二因,表虽是因而亦兼作缘。故准因与缘之定义,此十因亦每一因皆通因之与缘者。特牵引因指未成熟之种子,生起因指已成熟之种子,对于现行之事,故是亲能生之正因。然内种生现行,除自种外,余种亦通缘也。余之八因,多分是方便缘。然在现行生自种,则无不是因,故又皆兼通于因也。此明概略,犹待另详。

  五 缘之分析
  四缘本于长阿含经,为佛学中大小各派最公认之因缘分类。巴利文之二十四缘,亦冠以此四缘。兹且表列其名:

      image.png

  以心与名句等六种关系,说为二十四缘。然无间、等无间、次第,祗一等无间缘。所余则皆从增上缘分立。其隶属于六种关系,如名句与心固有所缘缘关系,然作所缘缘者不仅名句。故开列此二十四缘分属六种关系,不应道理。今唯取公认之四缘以为准据,录成唯识论最了义之说于此:

  一、因缘:谓有为法亲办自果。此体有二:一、种子,二、现行。种子者,谓本识中善染无记诸界地等功能差别,能引次后自类功能,及起同时自类现果;此唯望彼是因缘性。现行者:谓七转识及彼相应所变相见性界地等;除佛果善、极劣无记,余熏本识生自类种,此唯望彼是因缘性。第八心品无所熏故,非简所依独能熏故,极微圆故,不熏成种。现行同类展转相望,皆非因缘,自种生故。一切异类展转相望,亦非因缘,不亲生故。有说异类同类现行展转相望为因缘者,应知假说,或随转门。有唯说种是因缘性,彼依显胜,非尽理说;圣说转识与阿赖耶展转相望为因缘故。

  二、等无间缘:谓八现识及彼心所,前聚于后,自类无间,等而开导,令彼定生。多同类种俱时转故,如不相应,非此缘摄。心所与心虽恒俱转而相应故,和合似一,不可施设离别殊异,故得互作等无间缘。入无余心,最极微劣,无开导生,又无当起等无间法,故非此缘。云何知然?论有诚说:若此识等无间,彼识等决定生。即说此是彼等无间缘故。

  三、所缘缘;谓若有法是带已相,心或相应所虑、所托。此体有二:一亲,二疏。若与能缘体不相离,是见分等内所虑托,应知彼是亲所缘缘。若与能缘体虽相离,为质能起内所虑托,应知彼是疏所缘缘。亲所缘缘能缘皆有,离内所虑托必不生故。疏所缘缘,能缘或无或有,离外所虑托亦得生故。

  四、增上缘:谓若有法有胜势用,能于余法或顺或违。虽前三缘亦是增上,而今第四除彼取余。为显诸缘差别相故,此顺违用于四处转,生、住、成、得四事别故。然增上用,随事虽多,而胜显者唯二十二 , 应知即是二十二根。

  此之四缘,第一因缘是因,后之三缘是缘。以因附说于缘,故总谓之四缘。但于名义犹待论定,欲正其名而顺其义,第一因缘应改“亲因”,是亲能生因故。等无间缘改称“诱缘”,无论开避或为引导,皆可诱起次后之类聚故,旧论限于心心所聚,今亦通于色聚,以同占一处之色聚,前不开避后亦不能生故。所缘缘今改称“知缘”,能缘所缘今称能知所知,故所缘缘即能知缘。然所缘缘仅显能知必以所知为缘,未显所知必以能知为缘,故唯心心所法乃有此缘。今曰知缘,则亦通于心色,以色虽非能知,然必是所知故。增上缘今改称胜缘,除上诱缘、知缘之外,所余之缘展转无尽,不能遍举,故祇可选其于顺违有胜势用之事,标立为胜缘耳。此于“亲因”“胜缘”,但正其名,不渝其义,诱缘、知缘,通色心法,则为义亦殊矣。玆再对列于下:

    image.png

  六 果之分析
  因与缘之分析既明,当更分析因与缘所合生之果。所知现实成事与诸蕴素.皆是所生之果,且于一果必为因与缘合生故。对因论果,果之为义亦非一类,兹出诸论通说之五果焉。俱舍论等分别繁细,今引成唯识论略明其相:

    一、异熟果:谓有漏善及不善法,所招自相续异熟生无记。
    二、等流果:谓习善等所引同类,或似先业,后果随转。
    三、离系果:谓无漏道断障所证善无为法。
    四、士用果:谓诸作者假诸作具所办事业。
    五、增上果:谓除前四余所得果。

  此之五果,今就人事以示其义:

   image.png

  除离系果为特殊之果外,其余四果皆可通于情器、色心诸法。无论何种果相,皆可归纳于此。有论别立四种之果:一、安立果:如水轮是风轮之果,乃至草木是大地之果等。二、和合果:如造色是四大之果,眼识是眼根之果等。三、修习果:如修静虑能变化心身等。四、加行果:如修四寻思观,能引如实智等。然此亦为增上果或士用果之流类,随事分别可无量种,故不须别立之。所说境行果之果,即是离系果,亦可通于等流、士用、增上之果,但非是异熟果而已。何者?异熟之果不离于三界系,离系则非异熟果故。

  七 因与缘及果之关系
  前说六因、十因、四缘、五果,今再互柤观其关系:

       image.png

  十因与四缘之关系,随胜示其如此。据实,十因皆通因缘及增上缘、等无间缘或所缘缘,随应不定。然今说因与缘,当以改正四缘所立之一因三缘为准则。故论因缘生果关系,亦持此为据焉。一、亲生因、随其亲生之果不同,亦可分为三类:

    一、生自类种子之自类现行因
    二、生自类现行之自类种子因
    三、生自类种子之自类种子因

  合此三类,统为一亲生因。现行生现行,则但缘非因也,种现相生,对于诱缘、知缘、胜缘,表其关系如下:

    一、现行生现行:
      前现行灭引生后现行者……………………诱缘
      此现行生彼现行为能知或所知者…………知缘
      此现行与彼彼现行互相顺违以生者………胜缘
    二、现行生种子:
      此现行为对他类现行生他类种子…………胜缘
    三、种子生现行;
      一切种子皆为生现行第八识………………知缘
      此种子为对他类种子生他类现行…………胜缘
     四、种子生种子:
      此种子为对他类种子生他类种子…………胜缘

  诱缘唯现行生现行有之,现行生现行是亲因所无,此为其大较之分别。以此三因七缘,以观所生五果,其例如下:

       image.png

  自类现行为生自类种因,自类种子为生自类种因,他类现为生自类种胜缘,他类种为生自类种胜缘,除无为法皆可有之。今谈五现行果故不列之。异熟果、是由善恶业种所生无记果,故唯他类种所生现行果,不通自类种生自类现行。又唯先业所引,故非现生现之三缘。属现行果故非种生现之知缘。若论生异熟种,则亦为现生种胜缘;论异熟种为藏识之所知境,亦为种生现之知缘。等流果、正为自类种所生之自类现,亦通现生现自类前后相续之诱缘;由先不杀今长寿等,亦通种生现、现生现胜缘。士用果、通现生现三缘,及种生现二缘之所生。现生现、种生现诸胜缘,正生增上果,然能知所知缘,亦能生增上果。若无漏道为离系果,则通无漏种因及现生现三缘,与种生现胜缘所生;若无为法为离系果,则非所生,但由无漏道为能知缘之所开显耳。此之所谈,虽无教证,推理则应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