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虚全集 > 太虚大师全集目录 > 编纂说明

2 编纂凡例

一、本书之编纂,一遵大师生前指示为准则,分全部著述为四藏,藏下分编。计甲、法藏七编,乙、制藏三编,丙、论藏四编,丁、杂藏六编,共二十编。每编约性质区别门类,依时间次第先后。所收篇目多寡,自为起讫。

  一、本书取材,以佛教月报、学社丛书、海潮音月刊、正信半月刊(后改周刊)、觉群周报等佛学杂志,昧庵诗录、东瀛采真录等早年印本,以及中华、泰东、大东、商务、佛学书局,及各佛教团体所出之各种单行本为主;旁搜及晚近各新闻杂志,及私人珍藏之信札文稿等。惟限于财力,未能广事搜求,吉章片羽,遗漏必多。异日觅得,当于再版时补入之。

  一、本书所收,计篇目一四四九;篇幅长者达三四十万言,短者百数十字,分类排比,殊难允当。幸有大师生前之指示,得不致失之太远,阅者鉴之。

  一、本书之疏释经论者,并会入原文(原刻间缺)以便阅览。其有科目者,另编科目表,附于文前。

  一、本书各篇,一律加新句读。其有须重新段落,另加子目者,酌为增入。科目之甲乙,或仍原来之旧,或稍事更动,以期前后划一。

一、讲记各稿,原刊多有冠以“太虚大师在xx地xx社团演讲”者,今就其主旨,或依当时讲题,多为增入,一文几经转载而数易题目者,附注以说明之。一篇或篇中某段,数文互见者,多为删节,并注明已见某篇,或编入某篇。

  一、大师手自纂集之作,或存纂集之总而略去各篇,或存各篇之旧而略去纂集,惟仍存目以见结构之意。

  本书所收各篇,有著作年代,讲述地点可考者,均为考明夹注列入标题之下。如:“十五年秋在北京佛学研究会讲”。无从稽考者,缺。(文丛、诗存两编,略。)讲稿之笔记人,概列于每篇之末。

  一、各文之出处,或由某处刊印单本,或原载于某刊,并于篇末记明。期刊并为标明x卷x期,如:“见海刊十卷一期”等,以备稽考。一文数经转载者,多依海刊为主。

  一、本书于撰著各篇,除显明之笔误刊误以外,不轻易更动。惟讲稿而经他人笔记者,间有文句繁冗欠连贯,辞义晦昧或错误,则略事删治。惟编者识谫, 时又忽促,多未尽善,诸希阅者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