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虚全集 > 太虚大师全集目录 > 第七篇 法界圆觉学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纪上

1.释题

               一 释经题
     甲 出题名
      1 别题
       (一) 出今本
       (二) 会异译
      2 通题
      3 合题
     乙 彰题义
      1 譬喻辞
      2 赞美辞
       (一)无上
       (二)宝
    二 辨品题
   释经
    甲一 序分
     乙一 证信序
     乙二 发起序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空遍计执以显一切法真如
      丙一 请佛垂许
      丙二 正申问答
       丁一 大慧问
       丁二 如来答
        戊一 偈牒
         己一 总赞许
         己二 牒所问
         己三 责未问
         己四 复牒问
         己五 结诫听
        戊二 正答
     乙二 辨境行果以成一切法唯识
      丙一 彰唯识境
       丁一 依识明相
        戊一 诸识生灭门
         己一 大慧问
         己二 如来答
          庚一 答生灭
          庚二 答诸识
          庚三 答识之生灭
          庚四 辨识之不灭
          庚五 破外道
           辛一 出外计
           辛二 显内法
           辛三 离恶见
           辛四 恶见共
          庚六 判迷悟
           辛一 总说
           辛二 别判
          庚七 明修正观
        戊二 藏识境界门
         己一 问答识境
          庚一 总问答
           辛一 大慧问
           辛二 如来答
            壬一 长行
             癸一 明转识缘起
             癸二 显藏识深细
              子一 正显深细
              子二 修证了知
            壬二 重颂
          庚二 别问答
           辛一 问答见相分
           辛二 法喻解
           辛三 假实说
         己二 开示观行
          庚一 根本慧
          庚二 上圣智
       丁二 破执显性
        戊一 有无妄计门
         己一 问
         己二 答
          庚一 长行
           辛一 正答
            壬一 出计
            壬二 破执
           辛二 转问
           辛三 推破
           辛四 再斥外计
           辛五 重破
           辛六 合破
           辛七 劝告
          庚二 重颂
        戊二 净除现流门
         己一 问
         己二 答
          庚一 二净渐顿
           辛一 事须渐除
           辛二 理则顿悟
          庚二 三身说殊
           辛一 报佛
           辛二 法身佛
           辛三 化身佛
           辛四 重明法身佛
          庚三 三乘证别
           辛一 总标
           辛二 别明
            壬一 自觉境
            壬二 妄执相
        戊三 常不思议门
         己一 辨外小无常不思议
          庚一 问
          庚二 答
           辛一 辨外无
           辛二 显内有
           辛三 再辨外
           辛四 再显内
           辛五 辨小无
           辛六 显大有
         己二 辨初治地五姓差别
          庚一 长行
           辛一 总标
           辛二 别说
            壬一 声闻
            壬二 各别种姓
            壬三 缘觉
            壬四 如来
            壬五 不定姓
           辛三 结显
          庚二 重颂
          庚三 别辨
           辛一 征说
           辛二 问答
         己三 就五法相辨三自性
          庚一 长行
           辛一 直告
           辛二 问答
          庚二 重颂
          庚三 结成
         己四 就阴界入辨二无我
          庚一 总标
          庚二 别显
           辛一 显人无我
           辛二 显法无我
          庚三 结劝
        戊四 建立诽谤门
         己一 问
         己二 答
          庚一 正答
           辛一 颂说
           辛二 直说
            壬一 总示
            壬二 别解
             癸一 非有相
             癸二 非有见
             癸三 非有因
             癸四 非有性
            壬三 结成
          庚二 劝告
           辛一 长行
           辛二 重颂
        戊五 空无生性门
         己一 请许
         己二 答说
          庚一 长行
           辛一 总标
           辛二 别说
            壬一 空
            壬二 无生
            壬三 离自性
            壬四 无二
           辛三 结示
          庚二 重颂
         己三 别示
        戊六 如来藏心门
         己一 问
         己二 答
          庚一 长行
           辛一 断无我畏故说
           辛二 方便善巧故说
           辛三 令离我见故说
          庚二 重颂
      丙二 辨唯识行
       丁一 总明四行
        戊一 问
        戊二 答
         己一 总标
         己二 别示
          庚一 正说
           辛一 善自心现
           辛二 外性非性
           辛三 辨善离生住灭见
           辛四 得自觉圣
          庚二 推问
           辛一 问
           辛二 解答
          庚三 合说
         己三 结成
       丁二 别明三位
        戊一 资粮位──诸法因缘门
         己一 问
         己二 答
          庚一 长行
           辛一 示因缘相
            壬一 缘
            壬二 因
           辛二 拣因缘计
          庚二 重颂
        戊二 加行位──观言说妄想门
         己一 请许
         己二 解说
          庚一 长行
           辛一 正答所问
           辛二 问答言生
           辛三 问答言想
           辛四 问答言义
          庚二 重颂
        戊三 修习位──观远离四句门
         己一 请许
         己二 解说
          庚一 长行
           辛一 略标
           辛二 喻说
            壬一 识境计
            壬二 佛说计
             癸一 显所说法
             癸二 喻所起计
           辛三 劝离
          庚二 重颂
          庚三 结成
       丁三 结明四禅
        戊一 长行
         己一 总标
         己二 别释
          庚一 愚夫所行禅
          庚二 观察义禅
          庚三 攀缘如禅
          庚四 如来禅
        戊二 重颂
      丙三 成唯识果
       丁一 共涅槃果
        戊一 大般涅槃门
         己一 问
         己二 答
          庚一 正辨涅槃
           辛一 如来涅槃
           辛二 二乘涅槃
          庚二 佛力加持
           辛一 长行
            壬一 正明加持
            壬二 问答明意
           辛二 重颂
        戊二 分别缘起门
         己一 问答缘生
          庚一 问
          庚二 答
         己二 问答言说
          庚一 问
          庚二 答
           辛一 长行
           辛二 重颂
        戊三 常声如幻门
         己一 问答常声
          庚一 问
          庚二 答
         己二 问答如幻
          庚一 第一问答
          庚二 第二问答
          庚三 第三问答
          庚四 第四问答
         己三 辨名句文
         己四 辨止记论
          庚一 长行
          庚二 重颂
        戊四 四果差别门
         己一 请许
         己二 解说
          庚一 正答四果
           辛一 长行
            壬一 别明四果
            壬二 结明唯心
           辛二 重颂
          庚二 别明二觉
          庚三 四大造色
          庚四 五阴性相
          庚五 辨涅槃相
           辛一 长行
           辛二 重颂
          庚六 辨妄想相
           辛一 长行
            壬一 佛许说
            壬二 总标
            壬三 别释
           辛二 重颂
       丁二 大菩提果
        戊一 自证智
         己一 圣智一乘门
          庚一 请许
          庚二 解说
           辛一 长行
            壬一 正说
            壬二 问答一乘觉
           辛二 重颂
         己二 意生身相门
          庚一 诫听
          庚二 正说
           辛一 长行
            壬一 总标
            壬二 别释
            壬三 结劝
           辛二 重颂
         己三 五无间业门
          庚一 请许
          庚二 正说
           辛一 长行
            壬一 标名
            壬二 别释
             癸一 内五无间
             癸二 外五无间
           辛二 重颂
         己四 诸佛知觉门
          庚一 问
          庚二 答
           辛一 长行
           辛二 重颂
        戊二 化他智
         己一 四等密意门
          庚一 问
          庚二 答
           辛一 长行
           辛二 重颂
         己二 依二密法门
          庚一 问
          庚二 答
           辛一 长行
           辛二 重颂
         己三 法离有无门
          庚一 请许
          庚二 解说
           辛一 长行
           辛二 重颂
         己四 宗通说通门
          庚一 请许
          庚二 解说
           辛一 长行
           辛二 重颂
         己五 虚妄分别门
          庚一 请许
          庚二 解说
           辛一 长行
            壬一 直说
            壬二 问答
           辛二 重颂
         己六 善于语义门
          庚一 依义不依语句
           辛一 请许
           辛二 解说
            壬一 长行
             癸一 离观
             癸二 合观
            壬二 重颂
          庚二 依智不依识句
           辛一 诫听
           辛二 正说
            壬一 长行
            壬二 重颂
          庚三 九种转变论
           辛一 长行
           辛二 重颂
         己七 相续解脱门
          庚一 辨相续解脱
           辛一 请许
           辛二 解答
            壬一 长行
            壬二 重颂
          庚二 辨遍计依圆
           辛一 问答
            壬一 问
            壬二 答
           辛二 再问答
            壬一 再问
            壬二 再答
             癸一 明说法意
             癸二 不应立宗
              子一 长行
              子二 重颂
         己八 智不得境门
          庚一 正明智境
           辛一 问
           辛二 答
            壬一 长行
            壬二 重颂
          庚二 寄辨宗说
           辛一 诫听
           辛二 正告
           辛三 重颂
         己九 勿习世论门
          庚一 长行
           辛一 初问答
            壬一 初问
            壬二 初答
             癸一 显理
             癸二 证事
             癸三 结劝
           辛二 重问答
            壬一 重问
            壬二 重答
             癸一 显理
             癸二 证事
             癸三 结意
           辛三 三问答
            壬一 问
            壬二 答
          庚二 重颂
         己十 涅槃差别门
          庚一 请许
          庚二 解说
           辛一 长行
            壬一 正说
             癸一 外道妄执
             癸二 如来正见
            壬二 结劝
           辛二 重颂
         己十一 如来觉性门
          庚一 问
          庚二 答
           辛一 长行
           辛二 重颂
         己十二 不生不灭门
          庚一 设问
          庚二 正答
           辛一 异名释
           辛二 离言释
          庚三 转难
          庚四 解释
           辛一 长行
           辛二 重颂
          庚五 偈问
          庚六 偈答
          庚七 蹑问
          庚八 追颂
         己十三 拣别无常门
          庚一 问
          庚二 答
           辛一 长行
            壬一 出计破
            壬二 显正破
           辛二 重颂
         己十四 入灭现证门
          庚一 问
          庚二 答
           辛一 长行
            壬一 三乘次第
            壬二 实无次第
           辛二 重颂
         己十五 常无常义门
          庚一 问
          庚二 答
           辛一 长行
            壬一 双非
            壬二 非常
            壬三 许常
            壬四 复双非
           辛二 重颂
         己十六 蕴处生灭门
          庚一 问许
          庚二 解说
           辛一 长行
           辛二 重颂
         己十七 四法差别门
          庚一 请许
          庚二 解说
           辛一 长行
            壬一 总说
            壬二 问答
             癸一 正明五法
             癸二 通摄三性
            壬三 抉择
            壬四 别显
            壬五 结成
           辛二 重颂
         己十八 佛如恒沙门
          庚一 问
          庚二 答
           辛一 长行
            壬一 不如说受
            壬二 更有余义
            壬三 问答抉择
           辛二 重颂
         己十九 诸法刹那门
          庚一 请许
          庚二 解说
           辛一 长行
            壬一 直说
            壬二 问答
           辛二 重颂
         己二十 如来变化门
          庚一 请许
          庚二 解说
           辛一 长行
           辛二 重颂
         己二十一 遮断肉食门
          庚一 请许
          庚二 解说
           辛一 长行
           辛二 重颂


  【释 题】

  一 释经题
  甲 出题名
  1 别题
  (一) 出今本
  今所讲之四卷本,为藏中现存三译之最古者,乃六朝时刘宋元嘉年间,有天竺三藏法师名求那跋陀罗,此云性贤、或功德贤者来华之所译也。但相传此四卷楞伽,乃达磨传慧可以印心者,故宋明来独流通此,今亦用之。所标别题,则曰:楞伽阿跋多罗宝。即分为三:

  楞伽  楞伽、若作释迦毗楞伽宝而释,乃赤宝石。向作山名或城名解,译不可往及不可入。山城中之宝,或宝所成之山城,要之、皆依说经之处立名。此名乃为三译之通名,应作不可往之山,或不可入之城名解之。

  阿跋多罗  阿跋多罗、或云是下入义,即入楞伽之入字。但向来皆作无上解,今亦从之。

  宝  宝字、或云即指楞伽宝言;今以无上及宝,皆释为赞美于法之辞。

  (二) 会异译
  入楞伽  北朝元魏时,有天竺三藏法师菩提流支,此云觉爱,译此经为十卷,别题曰:入楞伽 。少阿跋多罗宝五字,而加入字;不可入而能入,于能入之行,有深意存焉。

  大乘入楞伽  李唐武则天时,有天竺三藏法师实叉难陀,此云学喜,三译此经为七卷;文义明畅,广略适中。别题曰:大乘入楞伽。较魏译加大乘二字,简别中下乘法,即宋译为上宝之义。

  2 通题
  通题、即经字是。梵音修多罗,或修妒路,或素怛缆,本是线义,取能贯穿文义,摄化生机之意;为如来所说或所印证故。引申之、有三世十方恒常遵法之义,与此方之经字相符,故译为经。或云契经,加契理契机义。华严、阿含诸部,通得此名,不同入楞伽等别在此经。对彼别题,此为通题。若对三藏,简别律、论,标此是经藏摄,非律、论摄,则通又为别矣。

  3 合题
  合三译题,即为:大乘入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华言:大乘入不可入无上宝经。今本无上法宝,即含大乘义。楞伽、为所入城,举所入即含能入义。故下彰题义,仍照今本说之。

  乙 彰题义
  1 譬喻辞
  此譬喻辞,即指楞伽二字;以说法所依之楞伽城,为喻所说之法也。然城依于山而山在于海,海有风浪,城为夜叉所居,佛从海出而入城现通说法,有如是等重重相关之事,且分十六段明之:

  一、众生心海  经云:‘藏识海常住’,则城山所依之海,即喻众生根身、器界之集起心也。此心为真妄因依,圆成实之真与遍计执之妄皆依之,亦为圣凡、染净根本依,故首明之。

  二、六尘境风  本无有境而现有六尘境者,以从来未悟唯识无境之末那根本无明力故,不了唯心,乃分别六尘以执取为实有,鼓荡心海。经云:‘境界风所动’也。

  三、七转识浪  无明境风,鼓荡心海,随境界缘,意等诸识相续而起,如海中浪。经云:‘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是也。

  四、二我执山  七、六、二识,不达唯识无我,于阿赖耶见分及五蕴和合假,执为人之实我;又于根尘等法,执为法之实我。人、法二我之山,乃巍然高耸于心海、境风、识浪之上,愈高愈大,所以下小上大,作不可往相。又、憨山观记传:摩罗耶山但影现于风雨昏黑之夜。亦显二执之山,乃无明邪见之妄现,本空无实。夫二我本空,原无可取,而夜叉王往来其中,亦为不可往而往义。

  五、生死缚城  二执山上有生死缚城,此山不倒、则恒住此城不舍。断分别、俱生我执尽时,则离分段生死;断分别、俱生法执尽时,则离变易生死也。

  六、乘四颠倒  夜叉王等,于二执山生死城中,无常计常,无乐计乐,无我计我,不净计净。乘此四倒,往来出入于本空寂不可往入之山城中也。

  七、烦恼夜叉  彼山城中夜叉王众等,即为烦恼所起三界有漏心心所聚,引发杂染业之报通等,残害佛性众生,轮转生死相续,往来于山城中也。

  八、佛法兴世  佛从海中龙王宫出。龙宫、喻阿赖耶中如来藏心,在佛果即为不思议善常之无漏性,在众生即为本有无漏佛性及夙熏无漏善根海。佛悲愿及众生机感故,佛从海出,即佛兴世。佛望山城言,为古佛说佛证境之处;乃至为夜叉王现通说法,即法兴世。

  九、了悟本心  依上佛法兴世为增上缘,即从烦恼所起之有漏心聚,开发佛性及诸无漏善根。故夜叉王闻佛所说,观大海山城,悟藏识所现之境,乘华宫殿,迎佛入城,恭敬供养于佛,劝请大慧问法,即见佛闻法而生信解也。佛现神通令见无数山城,佛及夜叉、大慧等众,乍现乍隐,乍隐乍现,即修正观而证法界唯心,此为自证之宗通也。复问‘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即悟他之说通也。此夜叉王一段发起序,皆喻闻法悟心也。

  十、真如性山  由上节了悟本心,则转我、法二山为二空观智所显真如性无相山。故憨山观记传:摩罗耶山当晴明时,海湛空澄,即无踪影。故山喻二空所显之真如性也。

  十一、大涅槃城  山喻无相真如,城喻真如出障离系之大涅槃果,为极圣所究竟处;譬晴明空为光明充满也。

  十二、乘法空入  海湛空澄中、无相山城,既无可往、无可入,云何而言入耶?曰:乘法空妙观,如如相应,无往无入谓之入耳。故佛众、夜叉众皆从空入,而诸菩萨从种种佛刹不来相而来也。

  十三、无漏定通  乘法空入之众,罗婆那、华言十头瓮耳;夜叉王众、喻无漏禅定神通。如华严十定、十通品明,亦如来觉海中之大定也。

  十四、无漏慧辩  大慧及摩帝菩萨众,当喻无漏慧辩,如十力、十智、四无畏、四无碍解等,亦如来觉海中之大智也。

  十五、圆满法身  此海湛空明山城无相中之牟尼佛,即喻湛明空海之圆满法身。尽众生心海,已转为如来觉海也。

  十六、悲愿方便  佛之随行圣众,则喻佛之大悲愿风;方便法浪,亦如来觉海中之大悲也。故皆成为佛之自证心境。

  2 赞美辞
  (一) 无上
  赞美之法,即前譬喻之法。兹摄为境行果三事:一、境无上:众生心海,如来觉海,皆喻一切法唯识相。二无我山,诸法空山,皆喻一切法真如性。此经以一切法唯识相性为境;其所明境,非小有,非大空,而为非有非空、无上无容之真实境,故境无上。二、行无上:始终以法空妙观所引无得不思议智为前导,以具修万行,圆成万德;不共二乘,故行无上。三、果无上:明藏识海真相即如来藏,为法身摄,非但解脱身摄。是以出障圆明,具大悲愿,无量方便,尽于未来利乐无尽;不同二乘解脱,故果无上。

  (二) 宝
  此中宝字,正赞法宝。然法为佛师,而僧随法行;有法即具佛、僧。通明三宝为三:一、法宝:此经总非大慧所问百八句义,由遮门显法性非安立故。从唯识现,历辨有为无为、有漏无漏、内外、圣凡、染净因果、一切诸法,由表门彰法相假施设故。即遮即表,非遮非表,法如如意宝故。二、佛宝:法不自明,明之在人;通离言内自证之法性故,运假智诠悟他之法相故。既通于宗,亦通于说,宗通、说通之极,称佛为宝,能自利、利他圆满故。三、僧宝:僧者、从佛依法而住而行之和合众。随顺于佛宝故;修证于法宝故;能用法如意宝以自利利他故;故名僧宝。

  二 辨品题此译、于品题但一切佛语心品。魏译有十八品,唐译有十品,而品品有别题;唯类同此译之品题者,有集一切佛语品。心、有积集之义,此之心字,亦可作彼集字解,则“一切佛语心”云者,即“诸佛语积集”之义。谓诸佛所说法,皆集于此品中,故名一切佛语心也。又、心者,中心、中坚义。此品文义为一切佛所说法语中之精要,犹一身中之坚实心,一团体中之中坚分子,名一切佛语心。而常途所解,则一切佛语皆显于心,故佛语皆以心为宗。离一切佛语则心无由显,离心则一切佛语无所宗;而此经明诸法唯心,正明斯义,故题一切佛语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