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道场 > 本宗道场

神奇的大院山云林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04-02 19:38:42


大院山云林院及内置井王简介

原题:我心中的云林院及梦中的古井 

撰文者:大院山住持僧 释悲华 

时间:2010年12月25日

 


       在我的心目中,有个这样的景象:在中国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地域,有一条古老而又美丽的溪流潺潺流过,在那绵延无尽的大山入口处,在那密密如云的竹林里,隐藏着一座古迹尤存的千年古刹——她就是当年我一眼相中的古刹——大院山云林院。正如我在初入此地时候所说的,果然在五年之后,因缘成熟,寺内的那口巨大的古井终于被人发现了,被他曝光于报端,从此闻名。据考察,这口古井建造于宋代著名的王安石变法时期,为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古井,现已上报申请为文物保护单位。(注:2013年已正式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口井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和风雨飘摇,九百多年后的井水依然清澈甘美,作为寺院的直接生活用水,孕育着如今这个将古老的禅宗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的真正禅林。


       云林院天造地设、环境幽雅,座落在一个竹林环绕的小山坳里。根据地方志记载,云林院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距今已一千多年,是名符其实的千年古刹。以下资料来自刻在井壁上的镶文:

                 

全国最大宋代古井——云林院八角井

    “井建于宋熙宁七年(1074),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青砖丁顺垒砌圆形井壁,深约7米,直径2.5米;其上覆盖外方内圆井圈,直径5.40米。井圈上用厚0.20米的花岗岩石材凿成八片铲形构件,衔接交错组成八角形井栏,每边长1.2米,高0.76米,内径对边距2.52米,对角距2.7米,外径3.13米。其中七面井栏表面阴刻铭文,共七段:

    第一段“当院瑞同瑞颜募/众缘开井一口并/造石栏具舍钱施/主芳名于后”,

    第二段“住持沙门永安/僧永瞻/僧守宣/僧瑞璋僧瑞荣/僧瑞评瑞珠绍恩”,

    第三段“住资福沙门守瑛/弟子郑琮郑□/郑题郑谏郑谓/郑咨郑应郑初”,

    第四段“郑晶吴郁陈逸/萧启林盛谢恋/萧崇林转/陈卅二娘陈廿娘”,

    第五段“黄卌八娘林十四娘/江十八娘林十八娘/已上各捨铜/钱□佰文足”,

    第六段“当山比丘永缘/捨铜钱壹贯文/僧瑞同为考妣捨/铜钱壹贯文”,

    第七段刻“云林院守淩[陵]/捨四百文/熙宁七年甲寅岁/十月二十日记”。

    楷书铭文,字径均为0.11米。井栏外侧为井台,由扇形石板铺就。井用材、做工都比较讲究,保护较为完好。该井是我省已发现最大的砖石构水井,并有明确纪年,反映了宋代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繁荣程度与佛教的鼎盛。” 

 

   又根据《淳熙三山志》记载,云林院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即公元977年)。 

    原文:                                                  

    “普闻院 怀贤里。太平兴国二年置。 

  旧产钱三百六十一文。 
  崇福院 越城里。同年置。 
  旧产钱一百七十文。 
  三峰院 兴城里。三年置。 
  旧产钱一贯六百六十六文。 
  宴云院 德风里。同年置。 
  旧产钱七百一文。 
  云林院 同里。同年置。 
  旧产钱一贯五百二十三文。”

但是,《八闽通志》却记载云林院始建于宋天禧2年(公元1018年)。为何有所不同,有待行家考证和研究。

  

       该寺现存的最完整的大型古物应算这口八角古井了。现在大殿里的两根大柱用的磐石也是由原有的盘石削小以后做成的样子,它的历史也相当久远。其它的据参加1994年复建时的工人讲,有些原址遗留的大磐石因无法处理,只好直接填埋在新建房子底下,另外还有些刻字碑文什么的,也被无知的村民直接切割后当砌墙或地板石了。最近贫僧带领大家又将寺院平整了一番,又挖出一些破损的青砖、立柱、磨盘、瓷碗等,这些东西虽然算不上什么重要的历史文物,但是也足以见证了云林寺的悠悠岁月和曾经辉煌灿烂的佛教文明。看得出来,寺院原来的样子应该规模不小,就光光这口古井就显示常住的人口该不会少了。山上其实到处都有历史的痕迹。比如,大殿前的天井边就有几个古老的刻字碑石已被人切割成零散状而作为基石,上面的文字还依稀可见;寺院多处能看到过去的地基,地基的走向都很清晰;现在大殿后天然斋堂前就有一个通道极似一个山洞的通风管道。另外,据说寺中还有的一个神秘的古洞,又说洞口在二十年前才刚刚被封闭,传说由此洞可以通往很远地方的另一所寺院,而现在洞口究竟在哪里,则谁也不知道到了。又说曾有村民的祖母当年就是在古井边踢到一个罐,罐里满盛金银,从而用此置业繁衍至今。因此,云林院藏宝的传说在当地很盛行,为了能挖到宝藏,当初贪心的村民们还把水井狠狠地掏了一下,结果发现古井足足有十米来深,并且井底有巨木埋藏无法继续下挖,考虑到坍塌的危险,淘井之人这才作罢。又传说该井能通向很远的地方,据说在福州的连江青芝山的一口井还发现过从这井里流过去的法器,据说在百年内曾有那边的人带着刻有寺院字样的法器寻到此处。又传说井口常见有金娃跳舞嘻戏,等人过去一看又都跳进井里消失了云云。 总之,各种传说,越传越神。


       各种迹象表明,这里的佛教曾经盛极一时,此处至少曾是两百僧人以上的大丛林。村民们称这里为大院山,显然这里曾经就是大禅院所在地,由此得名。现在的上下村庄所在地,或许在以前就是庙宇林立的佛门大禅院所属地,因为本地迁来的村民历史都不会超过两百年而已。根据贫僧的考察,村内至少还有四处过去庵寺遗址。仔细观察现在寺院周边环境,完全就是四面环山的莲花之地,主体地势呈八卦坛城之相,随处依稀可见过去大禅院的影子,确实是块避世修行的风水宝地。


  据说在一九九四年间,云林寺所在的上下两村的老人,不约而同地做了同样一个梦,梦见云林寺所在之处庙宇辉然,井中放光,山上有许多宝藏。于是村民认为是神明或菩萨启示,遂成立了民间组织,发动大家在原来的废墟上重建庙宇。工程分两期进行,建设款项都如有神助一般,大殿六万元,天王殿八万元,不多不少地如期而至,但寺院建成后即告香火危机,并且寺院无人看管。为了让寺院能有人烧香不断,甚至每人补贴五十元轮流住寺烧香。在往后的几年间,前前后后来了好几个出家师和在家人主持寺院,然而皆不能长久稳固,不是出了这事,就是哪儿不行,香火一愁莫展,直到贫僧出现在云林院,这种状况才彻底改变。


       就跟现在南方很多山里小庙一样,云林院周围的人们不知佛法为何物。2005年春节前,贫僧应邀入主之时,寺院里喝酒、抽烟和打麻将等依然盛行。寺院周围,信佛之人寥寥无己,好在村民尚纯朴憨厚居多,寺院倒也清幽而续。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云林院,一座虽然破旧、简陋,但是却异常清幽神圣的道场。真是逍遥曲径处,幽篁禅院深啊!


       由于云林院的法脉已经依稀不可考了(井壁上显示的住持僧似乎又是法眼宗的,尚无确证,待考。),贫僧就打算将其他地方的法脉引进来。而贫僧所接的龙岩长汀八宝山的法脉就是法眼正宗的,恰好可以引进,那么将来本寺就是福州地区的法眼宗丛林了。那么将来本寺的演派即曰:慧光普照,谛理融通,法相全幻,尘念永空,教规勤学,度生愿宏,智灯远朗,大道昌隆。(此为福建龙岩长汀八宝山剃派三十二个字,重兴云林寺第一任住持楞严悲华禅师,即体澄光觉禅师的先师为寂照慧瑛大师,其后嗣即普字辈。)。日后吾门下法眼弟子,当以此为外名,而内名则延续法眼正宗虚云所传演字。如下文:

 


第八世
(遥承良庆云门虚云禅师

 

虚公自续第八世继演本宗字派五十六字

 

良虚本寂体无量,法界通融广含藏。遍印森罗圆自在,塞空情器总真常。

惟斯胜德昭日月,慧灯普照洞阴阳。传宗法眼大相义,光辉地久固天长。

 

第九世
本湛青持禅师

● 本湛青持
本自如来圆明体,湛寂真常凡圣同,
青虚妙义无变异,持传万古度迷人。
(此即长汀八宝山峻峰寺明湛,癸未(1943)年四月初八日佛旦【虚云禅师】传付于南华丈室。)


第十世
(本湛传)  寂照慧瑛

● 寂照慧瑛

寂然灵光能显露,照破凡情圣智成,
慧心得悟无生理,瑛莹无瑕示迷人。
( 1946 年四月初八日佛旦【虚云禅师】代本湛传付于云门丈室。)


第十一世
(慧瑛传)  体澄光觉(即楞严禅师)

● 体澄光觉

体空虚妙无一物,澄澈无染森罗现,

光明焰赫照世间,觉佛心印度群萌。

(此即九十年代初,【慧瑛禅师】密付于龙岩中华山性海丈室。)

     有道是:

                 云满山间心迷蒙

                 峰回路转见金身

                 早年曾别爹娘去

                 古刹云林今为僧


 

云林寺的静谧和安逸     

       

作者:释悲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90    更新时间:2008-4-2    文章属性:        ★★★            
   每每走进大院山,都能感受到那静谧安详的气氛。八角古井里的水,总是那么甘甜。每当微风轻拂过竹林沙沙作响,总是令人妄想顿息。住在这里的人们,确实有种远离尘寰的感觉。  钟鼓声、课诵声……在每日的清晨和黄昏。  呼吸声、树叶声,偶尔的鸟叫声……总是徘徊在梦里梦外。  这里有地可以种种菜,没事你就弄弄花草树木,累了,喝喝清甜的井水,再用这水洗洗手脚,立即就除去了一天劳动的疲惫。  夜幕逐渐降临,慢慢夜深,沉睡的大地安静而辽阔,一切俱寂,只有修行僧侣的心是醒着。佛号声、诵经声、呼吸声……很快地,又到了第二天。时间在这里可以一天天地过去,毫不费力,不知不觉。  在如此静谧安适的地方,你是否已经进入了安逸和昏睡中了呢?生死业海的恐怖是否在此反而被淡忘了呢?你还记得为什么来到这个人迹稀疏的地方吗?  不对的!安逸在休息之后就是毒药,这个时候应该早早地起来,敲钟、做课、劳动、静心、修法……                            这里还是不错的作者:释悲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29    更新时间:2008-4-2热     ★★★

                    

2017122818463966.jpg


 (旧照片*摄于2005年)

       

   大院山是个修行的好地方,绝对是个好地方,但是现在的生活设施很差,是个缺憾。

    山上经常下雨,水量非常充足,总是湿漉漉的。如果房子底座低,住着就非常潮湿。还有,寺院前的那段路得铺好,不然一下雨就很不方便。(注:本文写于08年,到09年国庆,寺前300米的水泥路已有人捐资修好了。)

    风景的确很好,好得令人难以忘怀。空气很好,水也很好,从自然资源的现状来说确实不错。用于烧火的木材在山上很容易找到。井水尽管用,用得越多越好,用不完;柴火尽管烧,烧完了还有,到山上转一圈到处都有;竹子尽管用,村民们年年上山砍竹子,大竹小竹毛竹甜竹什么样的都有。只要你愿意过那种自然的山林生活,这里的生活成本一点也不高。

    在这里出家或静修,只要平常你把佛诞做好,初一、十五给信众念个经,基本上就没什么佛事了。山上山下的居住的村民都还好,主要是不了解佛是什么。

    山下现有20几户人家,140多人口,出外打工的很多,常住的不过半;山上更少,20户,常住不过几十人。这里离县道有2公里半,计划明年要通上村的水泥路,这样从县道口到寺门口一公里都不到了。

    寺院建在半山,山也不高,因为在山坳里,所以总是云里雾里的。

    我看这里好象并不适合开发什么经济旅游项目,办工厂什么的都不好,做寺院倒挺合适。从天然道场的角度来看,到处都在破坏自然生态,这样的地方确实不容易找了了。

    这里很快也要纳入市区了,班车也将开到山脚下。今后这里交通会很发达。

    从寺院走出来7公里处,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听说,那片区域将是福州的新工业区和新农贸市场。这里是大片的森林绿地,离福州市区又近,是福州的后花园,因此旅游和生态价值显然开始急剧提升。佛祖保佑,这里千万别被旅游开发和商业利用所污染。

      总之,这里还真的不错。

 

附文1:**热线记者谢文中介绍寺院的片段

 

     北宋《三山志》(1182年成书)载:“云林院:同里(德风里,今六垱村),同年(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置。旧产钱一贯五百二十三文。”寺前有一口径3米,深10余米,用8块长1.5米、高1米、厚20厘米石块围成井栏的北宋八角古井。每块井栏石上都刻有铭文,如:“云林院 守汉捨四百文熙宁七年甲寅岁(1074年)十月二十一日记”等等。据考证,这口井是闽侯县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井。井栏边铺有32块扇形铺地石,北向还留有溢水口,井内壁用砖块砌成。据传云林院最盛时有僧众200多人,僧众和附近村民都靠这口井为饮、为盥。这里四面环山,山上长满幽篁,非常隐蔽。据传,寺后有一条深不见底的地道,可通往外界,里面有很多文物和宝藏,后寺与暗道进口均为官兵所毁,只留下古井,现仍未找到暗道的进出口。现在的寺院是后人在原址重建的。寺周边的***、***也有一些古迹。

 

附文2:福州晚报文章:**发现宋代“井王”

 

                      时间:2009-11-25  09:39:53    来源:福州晚报    进入海西部落

    近日,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了一口“井王”.该井直径3.13米,是我省已发现的最大的砖石结构宋代古井(恐怕还是全国最大的古井)。据介绍,这么大的宋代古井,在全国亦属罕见。

    发现宋代“井王”

    昨日上午,记者跟随***文物普查工作组来到**镇。“井王”位于***。井口呈八角形,用厚0.19米的花岗石凿成8片铲形井栏。每片石板边长为1.2米,高0.76米。井壁呈圆形,用青砖垒砌而成。圆形石铺井台直径为5.42米,井台由扇形石板铺成(如右图)。 

  ***用尺子一量,发现井口直径达到了3.13米,井深约8米,“这口井太大了,是我省已发现的最大的砖石结构宋代古井,在全国也属罕见”。据介绍,这口宋代古井除了井口外,井栏下还砌了一圈花岗岩,“这在宋代古井中不多见,宋代古井的井口一般用石板或青砖垒砌,这口井用花岗岩可能是井口太大的缘故”.记者发现,8片井栏中,有7片阴刻了铭文,这些铭文“说”出了这口井的来历。据分析,这口井建于宋熙宁七年(1074年),由当时云林院僧人和信徒募集而建。据宋梁克家《三山志》记载,“云林院,孝顺里,(宋天嘉)二年(1018年)置”.“这口井晚于寺院50多年建成,当时寺庙香火很盛,所以寺院有经济能力挖井,建造这口井花了不少钱。”**说。

    记者查阅了县志,发现县志中记载的古井直径大多为1米左右。2009年4月,南京发现了1500多年前的古井,井口直径为2.6米,被称为南京“井王”。

       9百多年后井水依然清澈

    这口井是1992年被发现的,当地村民在挖土过程中,大伙发现了这口古井,古井被埋在近2米深的土里。“当时寺院被毁,古井被

埋,没有人知道这里曾是香火很盛的云林院。”

    云林院可能毁于明末清初,“寺庙可能毁于明末清初的战火,后来重建时村民发现了一些碑刻,但是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这是文物,所以这些碑刻没有保存下来”.

     经过了900多年,这口古井里的井水依然清澈,已经成为禅寺的水源。


 

附文3:来自网络的一名摄影爱好者报道


【乡村寻古】 ***观宋代“井王”2011-09-05 06:24:17


  我们的汽车驶进了***,欲去看八角古井,但不知其方位在哪里,具体在哪个寺里。于是,我们在龙岭对岸的马路坡下向村民寻问,只见民居旁有一座庙,我顺便拍下来。回家后,在网上查得知,此庙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的“狮公殿”,殿内供奉的郑仙师是大湖乡坂头村道士郑法敬。据说,他法力无边,常为民消灾去邪,保一方平安,因而成了古代当地民间的信仰和崇拜。现在,狮公殿又成了当地的地名。       离开狮公殿,沿路又向村民寻问,还不能确定在哪个寺。后来,穆睦上网查得在**,我们终于来到了***。        我们从***自然村的水泥村道上拐进一片竹林,翠竹掩映中的寺院黄色外墙光彩夺目,在大殿前,见到了这口宋代“井王”。原来的云林院可能毁于明末清初的战火,几百年后,这里一片荒芜,没有人知道这里曾是香火很盛的云林院。因此,这口井被埋了三百多年。只是从北宋《三山志》(1182年成书)记载中看到:“云林院:同里(德风里,今六墩村),同年(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置。旧产钱一贯五百二十三文。”直到1992年,这口“井王”方才重见光明。村民们往下挖了两米多深,发现这口古井和一些碑刻后,方知这里就是云林院。 在我的印象中,几年前福州媒体有报道过寺院发现宋代八角古井的事。原来, 2009年文物普查工作组在****寺发现一口保存完好、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宋代石构古井。文物馆馆长说:“这口宋代古井是我省已发现的,直径最大的砖石构古井,当属古井之王。”       据介绍,该古井直径三点一三米,井深约八米。井栏呈八角形,由八块十九厘米厚的花岗岩石板榫卯结构组成。每块石板边长为一点二米,高七十六厘米。井壁呈圆形,用青砖丁顺垒砌而成。井台上覆盖三十二块扇形石板,直径为五点四二米,北向还留有溢水口。现古井基本保存完整,八面井栏外侧有七面阴刻铭文,清晰可见。七段铭文记载:“云林院守凌捨四百文,熙宁七年甲寅岁,十月二十一日记。当院瑞同瑞颜募众缘,开井一口,并造石栏具,捨钱施主芳名于后……”宋朝熙宁七年(1074年),由当时云林院僧人牵头,与信徒们一起筹集资金,建了这口古井,并把捐钱施主的名字留在了井壁外侧铭文中。据传,云林寺最盛时有僧众二百多人,僧众和附近村民都靠这口井为饮、为盥。 在寺里偏殿的石廊前,我们看到接连几块刻有碑文的石板铺在地上,看来是一块碑劈开来的。寺里的僧人证实,是当时重建寺的人将古碑打断用来铺地。所以,才有了当年报道中说的:“可惜的是,当时发现的那些碑刻已经遗失不见……”的话语。看来这些没文化的土财主,只认得钱,认不得字,才做出边做功德,边破坏的蠢事。  由此看来,发现文物不易,保护古文物更刻不容缓。


附文4:来自网络的《八角井维修工程竣工》

2013-6-24 18:15 来源: **报

   

   


修葺一新的八角井

 
■记者 陈建鋆 通讯员 曾致远
    
6月20日记者从***文管会获悉,誉有“井王”之称的云林院八角井已于日前维修完毕。
    据介绍,八角井位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发现并登录在册,201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井凿建于宋熙宁七年(1074),砖石结构,井径3米余,是我国已知口径最大的宋代水井。
    整个八角井占地面积近30平方米,井口用厚度为0.20米的花岗岩石材凿成八片铲形构件,榫卯组成八角形井栏,井栏上还刻有募缘僧人、施主芳名及开井年代题刻7段。
 2012年8月,政府拨专款维修八角井,工程项目包括修复石构井台,疏浚水沟,砌筑护坡、安装栏杆等。工程于今年6月告竣,历时近一年。
新闻链接>>>
    相传九百多年前,此地荒无人烟,后因建了一座云林院,人烟才慢慢兴旺,渐渐形成村落。由于村里取水极不方便,院内的和尚就在此建造了这口大井。可惜的是,明末清初的一场火燹把云林院葬送,有幸的是这口古井,并没因这场大火而“伤筋动骨”,埋藏于地下300年之后,又被唤醒。

  

 附文5:来自福州晚报报道 


“井王”修复 为我国已知口径最大宋代水井


发表时间:2013-06-03      来源:福州晚报

本报讯 记者昨日获悉,有“井王”之称的云林院八角井日前已维修完毕。


  八角井位于***,2013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900多年前,此地荒无人烟,后因建了一座云林院,人丁慢慢兴旺,渐渐形成村落。由于村民取水极不方便,宋熙宁七年(1074年),云林院的僧人在院前建造了八角井。明末清初,云林院被烧毁,但八角井并未因大火而“伤筋动骨”,埋藏于地下300年后又被“唤醒”。


  八角井占地面积近30平方米,为砖石结构,井径逾3米,是我国已知口径最大的宋代水井。2012年政府拨专款维修八角井,维修项目包括修复石构井台、疏浚水沟、砌筑护坡、安装栏杆等。工程于今年5月完工。(本报记者 桂丹 通讯员 陈建鋆)


 

修葺一新的八角井 

 

附文6、来自网络的一名旅友报道

 

云林院八角井:国内口径最大的宋代水井  (2014-04-20 06:54:04)
转载    

   


       

       

【闽侯风光】云林院八角井:国内口径最大的宋代水井


    云林院八角井,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寺内。始建于宋熙宁七年(1074年),整个八角井占地面积近30平方米,砖石结构,井径3.13米,井口用厚度为0.20米的花岗岩石材凿成八片铲形构件,榫卯组成八角形井栏,井栏上还刻有募缘僧人、施主芳名及开井年代题刻7段,楷书铭文,字径均为0.11米。井栏外侧为井台,由扇形石板铺就。云林院八角井是福建省已发现有明确纪年最大的砖石构宋代水井,也是目前国内已知口径最大的宋代水井,被誉为“井王”。

    周六,前往看廊桥,云林院八角井本不在此次行程计划中。按导航驱车前往***,路线竟然是途经云林院八角井,经过了自是停车前往一览,八角古井就成为此行到访的第一个点。


       

       


       

       


       

       


       

       


    ▼(倒数)第一段井栏铭文:“郑晶吴郁陈逸/萧启林盛谢恋/萧崇林转/陈卅二娘陈廿娘”……


 


    ▼第二段井栏铭文:“住资福沙门守瑛/弟子郑琮郑□/郑题郑谏郑谓/郑咨郑应郑初”……


 


    ▼第三段井栏铭文:“住持沙门永安/僧永瞻/僧守宣/僧瑞璋僧瑞荣/僧瑞评瑞珠绍恩”……


 


    ▼第四段井栏铭文:“当院瑞同瑞颜募/众缘开井一口并/造石栏具舍钱施/主芳名于后”……


 


    ▼第五段井栏铭文:“云林院守淩/捨四百文/熙宁七年甲寅岁/十月二十日记”……


 


    ▼第六段井栏铭文:“当山比丘永缘/捨铜钱壹贯文/僧瑞同为考妣捨/铜钱壹贯文”……


 


    ▼第七段井栏铭文:“黄卌八娘林十四娘/江十八娘林十八娘/已上各捨铜/钱□佰文足”……


 



 



        

       

                

       

201407021716435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