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正宗本湛青持下二世第十一世大院山云林院住持僧上楞下严悲华禅师的介绍

作者:编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04-02 12:50:00


法眼正宗本湛青持下二世第十一世大院山云林院住持僧•慈宗导师上楞下严悲华禅师介绍


——闻名见相发道心 思文解义增吉祥——


 

 

【图一】2009年春节期间摄于福建省佛教协会所在地法海寺天冠弥勒殿前 

 



禅师者,福建福州人氏。汉族。汉传佛教法眼宗僧人。1993年出家,剃度师为江苏扬州高旻寺老当家坤山长老。受具足戒之忏悔堂为福建省平兴寺普隐堂。现任福建一山间小庙之住持。

~~~~~~~~~~~~~~~~~~~~~~~~~~~~~~~~~~~~~~~~~~~~~~~~~~~~~~~~~~~~~~~~~~~~~~~~~~~~~~~~~~~~~~~~~~~~~~

 

     

来自大悲白莲花盛开国度的行者                

              ————记"浊世苦恼僧"严悲华禅师


 前言           

 

一、禅师名号缘起

 禅师名号中“悲华”、“楞严”字样的释义和表法

 

   1)楞严为扬州高旻寺老当家坤山长老所赐法号。楞严之义,取自《楞严经》,意思是“一切事究竟坚固”。众所周知,楞严咒降魔护教、护持正法延续。通密,楞严大定,等觉菩萨所证,世间无有可动摇者;通宗门禅,《楞严经》为修行之关键。故名楞严者,表内证禅密心法、外通各宗教理,降服魔怨,世间无有可动摇者,蕴义深刻。

 
    起名缘起:昔师于扬州高旻寺参学,其恩师坤山长老赐师“楞严”二字为法名的一段故事也颇具意味。话说坤老令严师去墙边拉线开亮电灯,又令拉线闭暗电灯,问:此易乎?师答:甚易!坤师云:开悟亦如是!所谓“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下休。”。然后又讲了一个放牛娃遇到一老和尚点拨入山洞闭关得道的故事,开示说:只要勇猛精进,成佛作祖人人有份。坤师又云:你自己想起什么法名?师沉默良久,为表愿在红尘里磨炼禅心能入俗又能脱俗之义,答:火莲!坤师笑曰:此名未免过于平俗,吾看就叫“楞严”吧!不正好有“楞严海会”之说吗?于是师便有了楞严之名,因坤字乃曹洞法派字的最后一字,故楞严的楞字为新派字。坤老耄耋之年(87岁)喜得年轻具器之徒,圣心所慰,寄望严师将来能接其法脉、广弘禅宗,遂破例取楞严之名。另坤师一生只度五人出家(海慧、清凉、顶光、顶峰、楞严),大多佛门龙象,而严师则一贯蹈光晦耀,历经俗魔鄙恶险境而始终
不变佛子本色,实不负此名也。

 

   2)悲华为康定金刚寺北藏意密法主之一布楚活佛所赐贝玛向丘的汉译。悲华之义,乃“大悲白莲花(华与花通假)”的简称,取自《悲华经》,象征如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号其为大悲尊者)那样的大悲行者和他们的大悲愿行,特表浊世度生之大慈悲愿。师号悲华,表内秉深重慈悲和密行、外弘慈宗等佛教显业,寓意深刻。


   
起名缘起:悲师于西历2004年10月返乡,见内地佛法徒有其表、不重修证,现状堪忧,遂重阅《悲华经》,阅至佛陀发500大愿,再为感动、涕泪俱下,念及布楚活佛所赐法号亦有莲花之意,遂自号悲华,亦将初创网站命名为悲华在线(在线也是“再现”的谐音),意为悲心难抑、夙愿重现,表法为欲担当末法弘道之重任和殷切悲心是也。

 

  3)综上所述,楞严悲华禅师名号之义,表法为不可思议、无可动摇之大悲白莲华般的弘法利生事业,同时也鲜明地显示了法师之不共的慈心悲愿和金刚密行。


二、禅师禅境法语

     

    悲华禅师观心偈

 

    菩提西方  出入无端

    唯有一路  净心来观

 

     路也非路  何处寻方

     忽然谢幕  无心可观

 

     观也非观  观亦无妨

     了了寂寂  就是西方

                                                                         

——公元二零零六年一月十日作于榕城(即福州)

 

 

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体澄光觉禅师(即悲华楞严)之示法偈:


法本无法眼亦非眼是法眼,宗本无宗无宗为宗是真宗。

传本无传无法可传是亲传,印本无印心心相印是正印。

 

接续禅门法眼正宗第八代传人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亲为代传之法眼正宗第十代传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方丈寂照慧瑛长老亲授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体澄光觉禅师(即楞严悲华)表信偈: 

                

(体澄光觉)


体空虚妙无一物,澄澈无染森罗现 

  光明焰赫照世间,觉佛心印度群萌。 

( 此即壬申年癸卯月初八传付于龙岩中华山性海寺丈室) 

 

   

【图二2003年底着南传僧衣摄于福州某临时精舍


三、禅师慈心善愿(悲华禅师关于放生法语摘录)


关于放生的两则开示

    “真正而究竟的放生不仅仅只是买生放生,而是解放和解救我们自己和所放众生的法身慧命,所以修行和弘扬佛法就是我们究竟的放生行为。”

    “我们慈宗放生功德林依上师教导所提倡的一切放生、护生、养生包括健康素食、远离毒品的行为,从根本上还是培养了我们的慈悲心、增长了我们的善业福报和增上了我们归依修行的功德。”

 ——2012年6月1日,悲华禅师开示于西安。

 

何为慈宗放生功德林

    “问:如何理解我们在各地倡导的“慈宗放生功德林”呢?

      答:首先讲"慈宗",就是以慈氏弥勒菩萨为宗主,以其慈心大爱为宗旨;其次讲“放生”,其有二义:解放众生的色身生命和解放众生的法身慧命;接着讲“功德”,亦有二义:福德和智德之功。最后讲“林”,就是将此功德行喻为丛林,表生生不息、茁壮成林。因此,若能为求功德而给自己放生则是滋养了自己的色身寿命,同时又增长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因此而同学相知、同修相聚、同道相助,则是以慈为宗、如树成林的“慈宗放生功德林”。”

                                           ——2013年6月1日,悲华禅师开示于福州。

 

 

 

为何放生有请佛住世的功德

        “为什么放生还能具足请师佛长久住世的不可思议功德呢?须知放生的本来意思就是解放有情众生之命,而众生有二命:色身寿命和法身慧命。为此,放生不能单靠我们自己,更要靠上师三宝佛菩萨的加持和救度,因此必须恒常请佛住世。若能请佛住世而行放生,则能成办佛陀度生的事业,而能度有情,佛陀又必然长久住世,这就是善业缘起。而且师佛不二,为请佛住世而放生,定能增长师寿,而增长师寿又是增长己寿的缘起;而己寿增长即自得安乐则更加精勤于放生,放生则必又请佛住世,而请佛住世又是绍隆佛法、佛教兴盛的缘起——如是互为因果、辗转增上,放生因缘善业果报功德无量矣!”         

                                                                                                     ——2014年3月1日,悲华禅师开示于福州(网络)。 

 


 

   

 

 

【图三】公元2004年秋摄于福州某观音阁

 

 

             题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皆大欢喜、难舍能舍。

 


 

正文


第一篇:人物介绍


[按]以下关于是师父上人的情况介绍,兹分为法缘、世缘、网缘、大愿、功德等五个部分,乃经多位同修执笔,汇聚了多方资料和信息才初略写成,其内容基本上已得到师父本人的印可。我们将不断的修订完善,力求作到精确到位,且能令读者于阅读中得到珍贵的佛法启示。有缘读者请特别深思:众所周知,信心清净乃修行成就之关键,读者若存异见,人都各有不同想法也很正常,但请姑且存疑待议,莫起讥谤心,以勿大违诸佛菩萨禅师大德的慈心悲愿为盼。(悲华在线网络编辑部)


第一章、共同之法缘


 【图五】悲华禅师于公元2007年底在东北大庆现“弥勒笑颜”


1、俗世因缘


         悲华上人降生于中国福建沿海边的一个古老村庄,其父为军官、母为商贾之后。上人排行老二,少敏而好学,学业超群,志向高远、兴趣广泛,青少年时就兼修多门专业和技能,尤其爱好天文地理、自然科学、文艺诗歌、医学方术、武术气功及哲学心学。中学时即阅览百科,大学读的是理工专业并兼修其他文科学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未久即出世缘熟,四处寻访高僧,最后舍俗出家。出家后,最初于扬州高旻寺,后辗转各地,前后依止多位佛门高僧,对汉传、南传和藏传佛教各宗皆有接触和深入参学。    禅师现任南方某寺住持并兼任他寺监院或首座,在教内弘法不辍、收徒无数,在教外响应国家号召,力所能及地作一些社会服务,不但为门下皈依弟子提供严谨的修行指授,也为有缘善信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助和人生指导。每逢地震等天灾人祸还会积极投入慈善事业,号召信众捐款捐物,力所能力地做些社会慈善工作。如是云云。    禅师是一位人间净土的建设者和人间天下是一家的信仰者,所以十分强调佛法与现实人生的相适应和与当今社会的相和谐;主张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注重身心健康、生活品质、幸福指数、临终关怀和人伦道德等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的“人生课题”。当然,绝非主张世俗化和功利性佛教,而是一切皆以引导众生向佛为归。多年来,禅师对佛法普及和人才培养不遗余力,只要发现是苗子,则无有不悉心培养劝其学佛修行者,尤其是在网络弘法、道场建设和实修指授上特别着力。以上为禅师俗世缘法。

    

2、修行经历


         禅师在读大学期间,即由哲学、科学、医学、艺术的研究转而进入到气功、特异功能的开发中。大学毕业工作后,对这些神秘领域的研究和体验则更加深入,发展到后来即正式皈依佛门并依止高僧修学,最后成为一名坚定的禅僧。早期主要由在禅师前示现神通的奇僧福州西禅寺的应龙老和尚点化入佛门并激发菩提心,随后遇闽西高僧法眼宗第十代传人慧瑛长老得其提携。慧老对禅师一见如故,视为接班人,赐法号为体澄(内派字)、光觉(外表字),曾为其展示其收藏的虚云老和尚真身舍利、虚云老和尚亲笔所书法眼宗法卷等圣物,并令禅师安住其卧榻身边、昼夜不离,急切希望禅师马上出家并接任其位,还言说身边诸子皆非其钟意之人,唯有禅师是他苦等之可托付者,只要禅师应允,其可再多活几年直至培养到位为止云云。然年轻的禅师不知何因竟无意接其法位,唯只受其法卷后即悄然下山而去。


        之后至九十年代初,禅师陡然发起出家之念(注:西历1993年2月14日乃西方“情人节”,亦为禅师发心出家纪念日)。不久即缘熟,只身前往扬州高旻寺依止来果禅师的亲传法子坤山长老刻苦学禅并拟遵师命依方丈德林老和尚出家。德林老和尚深许禅师,慈悲赐法号为慎仪,并拟于当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正式剃度为僧。期间禅师作为拟欲出家的净人,负责行堂一事,每日身挂食桶为大众师打食,同时在坤老座下苦参“念佛是谁”。一日中午,在行堂时身心豁然,现“孤光独露,近心性边缘”(此为禅学大师南怀瑾老师为师通过远洋电话亲自印证之语)之境,悟得无始以来世界人我唯是一心之理,遂求师印证。不料坤师早已知之,告之曰:“对路,此是真心实见,不过只算小悟并未大澈,汝仍需努力!”。遂依师刻苦参究愈胜,后终蒙恩师坤山老和尚于西历1994年11月圆寂前印证了师之悟境并传法。那日,坤师于禅榻上正身威坐言:“我今欲传法于汝,可速速拜受。”禅师拜曰:“既得无法可说,何有实法可传。”坤师笑曰:“汝父明日即至本寺,当作思想准备。汝父虽老,须发青青,其必令汝还俗。无奈,汝只能随顺其归。若真还俗再来,千难万难。徒儿谛听,此去三年之内不可婚娶,此为严命!”禅师鄂然,百拜啜泣,惶然不舍。坤山长老明确寄望并叮嘱禅师能够继承并弘扬宗门一法于当来,勉励其过后继续参学十方、百尺杆头更进一步。次日,禅师的父亲果如其然千里寻来欲令其回家,几经坎坷,师终无奈离寺。其后之事略而不表,虽处红尘,心在寺院矣。话说禅师归家之后不久果不其然又欲离俗,乃乘宿愿前往四川求学,几经辗转,先是在眉山圆通寺(秽迹金刚法传人寄尘长老所在禅寺),有住持通繁师于后荐师往寻重庆慈云寺惟贤长老不遇,最后经由四川大邑县白云寺住持维印上师处转入云南上座部佛教,于云南德宏州瑞丽观音寺和大佛总寺闻说缅甸马哈希大师法子傣族高僧兆速康敏达尊者盛名,身毛皆竖立,惊为宿世因缘,乃寻之拜在其门下,转入南传佛教于北缅瑞定坎(即金鹿山,相传此处佛祖曾化为金色鹿王,于云南瑞丽口岸边)奘房批剃为僧。


       兆•苏康•敏达尊者二十岁前即依缅甸著名高僧马哈希大师出家为沙弥,二十岁受具足戒,依止大师修行长达二十年,直至大师圆寂。其亲承马哈希大师的内观禅法,通晓多种语言,与缅甸乃至整个东南地区颇具名望的胡巴温忠长老(温忠长老被当地人视为神僧)惺惺相惜,为马哈希尊者座下最具才华的大成就者之一,现为云南边境地区著名的缅甸高僧。



   


【图六】、2002年禅师与恩师傣族高僧苏康尊者在云南瑞丽市佛教领袖伍丙亚•温撒大禅师葬礼法会上合影
    

        禅师在缅甸边境依止苏康尊者苦修南传内观禅法后,由于法缘关系,又返回四川、深入藏区,先后亲近并依止了布楚活佛和普巴扎西活佛等密宗大德,系统学修宁玛巴大圆满龙萨、龙钦派教法和北藏意密等教法。

     

   悲师此前曾发愿要参访明师、遍学三地佛教,后果然于十多年间,逐一寻访、亲近并依止了北传、南传、藏传三地的高僧,承接了汉传禅宗、南传禅法和藏传密宗的纯正法流,终于满愿。     

         以上为禅师出世缘法。

    

3、凡圣之际(弘法作略)


    嗟!末法时代,众生根机鄙陋,教内外魔外势盛、派系纷争,弘法利生、摄众修行,谈何容易?!所幸禅师坚持“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发扬大悲济世、大爱利生、大行无畏的宗教精神,几经尝试和摸索,终于走出了一条佛法与现实人生相结合的道路,即将其曾学修过的禅密心法、南传内观、净土、天台、法相唯识等法门融会贯通于瑜伽修证心要口诀法实修中和以未来佛陀弥勒为宗的教法之中,继承和发展了前辈大师们的智慧心髓和近代高僧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慈宗的理念,发展和完善了具体的瑜伽修行体系和严谨的信仰系统。


    悲师认为:1、佛教若不普及或被误解,就会被轻视,被边缘化,佛法若被远离和淡漠则无法利益众生;2、佛教若不示现于未来有相、有力、有效之现世善恶果报之功被人所认识和获取,则会与现代短见而追求感官实惠的众生渐行渐远;3、佛教若不以实证的境界为根本和支柱,就会被表面化、虚拟化,乃至无法真实地度人。由此提出了禅师所谓的“挽救佛法弘传颓势的三大方针:一是注重功德因果之现实当下之诠释和认识;二是注重三宝功德宣扬和世间过患剖析以期重塑信仰;三是注重切实可行、快速有效的修行体验。”


    经云,末法时代众生刚强难化、愚痴固执、我慢贡高,此辈众生难调难伏,这也是当代弘法修行的一个难点。因此,禅师十分强调皈依者品格的培养和信仰的提纯,有意识地将其修学课程细化并且专门提出皈依品质锻炼的科目。在摄徒的过程中,禅师在发扬佛教传统的同时,又随缘改革,不断采用各种新的弘法方式,为满足现代社会对佛教的现实需求,以禅密修行为核心,相继提出了瑜伽禅、生命禅、人生禅、现实禅、解脱禅、自在禅、静心禅、当下禅、秘密禅等概念,鼓励并指导有缘者走进佛教瑜伽禅修的真实体验和真实利益中去。禅师宽严并举,一方面大力提倡能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人间佛教、弥勒信仰等等以令佛法普及于当代,另一方面又积极伺机建立严谨的修行体验基地以传续禅灯密幢。
    当今佛教信仰力量衰弱,虔诚的氛围和发心不易看到,人们越来越不重视因果业报和功德缁行的重要性,为救此弊,禅师就经常向人开示诸佛菩萨尤其是释迦佛祖和弥勒菩萨的本愿功德、现实人生的种种因果关系,勤说法要、不舍一机,不断破除人们对佛法本义的误解和偏执,在茫茫人海中,不厌其烦地寻找着有缘、有意之堪受佛法洪福者。为此,禅师近年来一如既往地利用一切机会宣扬佛法、度化有缘,在致力于佛法的普及和对普通大众的引渡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引导那些根机成熟的具器者进行深密而次第严谨的瑜伽禅修体验和佛教正统的传继。


    每每看到今日佛教界的世俗化、功利化、边缘化和偏执化的趋势日益严重,禅师深感倘若如此放任下去的话,未来生天路将堵塞、人天涅槃正道之门将关闭、菩提之种将断绝,表面兴盛的佛教其实正走向更快的变质和灭亡!为此,禅师忧心忡忡,大声呼吁“信仰是根本、体验是关键、因果是重点”,并奋力投身于佛教事业发展中去,每每更发种种慈悲大愿,期以此挽末法衰颓而求正法复兴。禅师解释道:唯有对信仰、体验和因果的强调和厘清,才能有效地抑制现代佛教的媚俗化、学术化和功利化的倾向。守护如来家业、重兴三宝、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禅师长久以来的心愿。


    禅师常说:为佛弟子一定要念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鼓励我等大力发扬负责任、感恩、奉献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提倡佛弟子必须要“爱教、爱人、爱家、爱国”,并将此称之为“四爱运动”,强调人人提倡、个个奉行。因此,其每到之处总是十分关心社会群体的福祉和正气,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十分赞同并提倡孝善感恩文化和爱心关怀教育,力争用佛法来匡正人心,提升道德,利益社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的社会,做出了新时代僧人法师应有的贡献。    以上亦为禅师凡圣之际缘法。


  

第二章、不共之法缘               


 


【图四】公元2009年5月1日福州象峰林阳寺客堂领众放生开示留影

 

    楞严悲华禅师(以下简称悲师)是浊世佛门中稀有难得的心怀济世悲愿的修行者,其慈悲心极其广大,就像是一朵盛开在苦难世间的大悲白莲。悲师的稀有之处不单在于其有着一颗与生俱来的无比深重的悲悯之心和坚韧不拔的修行毅力,还在于其广博的学识、不共的修学经历和异于常人的慈心大愿,其与末法众生有着十分殊胜的法缘。[备注:佛教认为现在的时期已是五浊恶世,为释迦牟尼所传三期佛教(正法、像法、末法时期)之末法时期的开始期]  


  从世间的显相来看,悲师年少时即心地善良、兴趣广博、勤奋好学、且略具神通;年轻时又醉心于音乐、诗歌、文学、哲学、武学、物理、生物、医学、方术、气功、神秘现象,最后专心于宗教禅学;中年时参访游历于福建、江苏、浙江、云南、缅甸、四川(包括汉区和藏区)等地,并先后于汉传、南传和藏传佛教地区出家为僧。参学中,被多位住世的世外高士(持教者或持明者)乃至世间高士所摄受,经历了长期的依止导师潜修密证的时光。在其潜修阶段(35岁前),悲师曾远尘离俗、不问世事、不营世务、不摄徒众,一心只为圣道求,于世漠然、唯慧是业,直至其正式出山(35岁后)才涉入尘世生活。丰富的修学经历令悲师能与各种经历乃至不同信仰之行者方便建立关系并对其施加影响,其教而无类、法缘广大,在弘法利生方面具有殊胜的不共性。值得注意的是,悲师虽法统纯正,然并非只做单一法派的传人,而是集汉传、南传和藏传佛教法派的各种法流于一身,互不相违、融汇贯通而行之。


  从人道表象来看,悲师外显平易、木讷,有时又略显疏狂,或示富贵相,或示五欲自乐相,或示顽皮玩闹相,或示不拘小节相,或示严谨相、威严相、认真相、细心相、冷漠相,阴阳互换、刚柔并济,恒无常态。按其自己所说就不是个"标准的出家人"。若有缘者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则可能发现其内里乃细致而严谨、纯真而诚恳、不贪不执心淡定,具有众多修心法门的修证经验,无疑具足了内在真实僧宝的功德,可谓地道的出家人。再从其最初念佛、念经、参学禅宗、研习天台止观,既而修学南传佛教四念处(内观)禅、研究法相唯识到最后修习藏传大圆满的经历来看,其行持当属深密,可谓“凡情怎剖”,或与《法华经》中所云“外现声闻相、内秘菩萨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又从其先是广学大乘、参禅悟道,复又研习小乘内观、次第止观,继又修习密宗大圆满,之后又推行三归五戒十善之人天乘、人间菩萨道、生活禅,宣扬人生佛教、弥勒净土和推崇慈宗的现象来看,亦或与如弥勒大士那般留惑润生、具善巧方便安乐道的顺行、逆行乃至别行之大乘菩萨行者风范暗合?!我等末学揣测臆想而已,具体如何,当以有缘者自家亲历感受为实要也。


         从修行界现象来看,于此世促师内证成熟的传承血脉主要有三支,即汉传禅宗、南传内观和藏传大圆满。


  第一支:汉传佛教法眼正宗等禅宗法脉。先是师承并接法于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的法脉传人中国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方丈慧瑛长老(师于1996年即告圆寂,其法卷乃虚老亲为代传),为南传法眼正宗第十一世(注:1、北传据说为内蒙灵意禅师一系,慧瑛长老可视为南传;2、悲师可能是慧老生前唯一的一位接法者,而1998年新罗光胜法师升座接法眼法的则是由临济法脉传人本焕长老代传,非是慧老亲传。) ;后又师承并接法于另一禅门泰斗来果禅师的法子——中国扬州高旻寺已故老当家(1980-1985在位)坤山长老(注:师对悲师亲自传法后不久于1994年11月即告圆寂),遂为扬州高旻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世(注:来果禅师为第四十六世)和少林寺法系曹洞五十五世(注:与嵩山少林同系)。禅宗一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自佛祖灵山拈花一笑而传法至西天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并由达摩大师传来东土至六祖慧能大师,一花开五叶,历经千百年,终成南北五家七宗之滥觞,是为中华佛教的精华。其根本经论有《楞伽经》、《六祖坛经》、《五灯会元》、《指月录》、《宗镜录》、《宗门十规论》等。时至今日,禅门已然衰微,但法流亦未真正断绝,近年法眼宗研究方兴未艾,大有复兴和受到广泛关注之势,尤其在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


  第二支:南传佛教四念处禅(内观)。师承北缅甸傣族著名高僧马哈希尊者之法子兆•苏康•敏达长老,其授予悲师殊胜禅修要诀并印证过其禅修见地,且曾嘱师弘传四念禅法于中国汉地。四念禅法乃南传佛教实修(森修)派的修证精髓,为佛祖释迦牟尼亲传并为上座部僧团所接续,以破除我执、获证三法印之如实知见为解脱津梁,《四念处经》、《清净道论》等为其根本经典。


  第三支:藏传佛教旧译派大圆满法。主要师承当代藏地大成就者龙多加参尊者(即“阿秋”法王)的两大心子之一龙萨派祖师普巴扎西尊者和当代大班智达土登尼玛上师之殊胜心子布楚活佛。禅师先是于四川康定金刚寺布楚活佛座下修习大圆满前行和部分密法,中于四川新龙日巴神山多洛活佛处得其加持和指点(彼时结缘于乌金之美上师并得弥勒心咒传承),后于四川白玉亚青寺普巴扎西上师座下修持甚深大圆满成熟口诀法,又数次返回布楚活佛处接受北藏意密的更多传承和嘱咐(注:布楚活佛乃北藏意密的传承法主之一,相传亦是绿度母法类法主)。大圆满法即藏传佛教旧译宁玛巴(俗称红教)所判的九乘之颠阿底瑜伽的总称,分心部、界部、口诀三部,口诀部又分外、内、密及无上密四部,皆为甚深了义之理趣,尤以无上密号称心中心,为无上光明金刚藏心髓。其根本密续总六百四十万函。


         总之,悲师在禅宗和密宗大师门下求法修行的法缘比较特别,因为其有意隐藏和资料有限的缘故,我们不得而知全貌,但是通过收集整理禅师自身的零星陈述和其他的一些资料、信息,我们还是可以窥知一二。比如悲师于一九九三年首次前往扬州高旻寺求师之前就已经示现种种神异之事,诸如能够用意念加持一八岁孩童(如福州仓山麦顶小学一年一班潘凌燕同学)打通“天眼”,并能“传功”、“观气”、“治偏瘫”、“知他心”等等,且不断得到神秘人士的现身指点,使其渐开法眼,终归佛道;又比如禅师于一九九三年再次至扬州高旻寺时,乃见原虚云老和尚开悟时禅堂所在的佛殿中央的佛像顶上放大光明等瑞相;又比如于缅甸参加密集禅修期间,梦中和禅定中频现密宗本尊像和置身藏地草原听密宗上师讲法等相(其梦中讲法之法师形象即是后来之普巴扎西活佛);又比如因曾在四川大邑县白云寺得已故恩师坤山长老加持的一位居士现前开口、开示、指引的缘故,而前往四川成都红光镇亲近时任中华大藏经对堪局办公室主任、康定金刚寺寺主的布楚仁波切,由此陆续得到大圆满龙钦前行法要及部分北传意密的灌顶传承(如:度母供赞仪轨、观音本尊修法、普巴金刚橛修法、北藏前行四钉等等);期间,由布楚上师介绍又短暂亲近过四川甘孜州新龙县日巴山的大成就者观音菩萨的真实化身多洛活佛,在活佛的加持下又曾修持过梦幻瑜伽并经历种种幻境;紧接着又前往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大圆满实修中心即中国四川白玉昌台亚青寺,在征得布楚上师的许可和鼓励下,又依止了大堪布龙多加参(俗称阿秋喇嘛)的殊胜心子莲师意的真实化身普巴扎西仁波切听闻和修学大圆满心中心密法。而在此前,禅师就曾得到十六世大宝法王的四大心子之一——迦察活佛、清海夏琼寺(宗咯巴大师出家地)第一百五十世格桑活佛等的或指引、或激发、或指认……如是等等。至于其他的求学和修行经历则不得而知,暂且不表,姑且留待有缘者挖掘吧。


  此为禅师教内的法缘(包括密行)是也。其实,悲师的世出世间的法缘都十分广大,乃至于外道、邪道、魔道和世俗之道亦有法缘,由于此等法义、愿力、感应甚深微妙,或非我等凡情可及,今且略而不表。

 

题记——

    悲师云:“人生佛教的特点是如太虚大师所说的关注人生现实问题、做人间菩萨,乃由人乘修为进趋人间大乘菩萨的境界,实为末法之当机之教。”


 



 【图七】悲华禅师于公元2008年底在东北现“弥勒笑颜”


附文:禅师对当代弘法的一些特殊思考

 

       针对当今众生烦恼深重、难厌生死的现实,禅师禀承释尊之大悲不弃罪苦众生的救世本怀,誓与弥勒同行,与药师、观音同心,怀极大悲悯,特以善巧安乐方便道普度有缘。由于弥勒法门、药师法门和准提法门深具此功德利益,因此禅师便经常与人宣说并传授此相关修法和教义。也正由于此,禅师于弥勒信仰和弥勒净土情有独钟,认为弥勒菩萨及其教法于今、于当来末法最能利济众生,故普劝众人归依末法众生大皈依处弥勒菩萨,但愿无量有情将来龙华三会得授记,皆大欢喜,乃至历侍贤劫千佛,直到娑婆苦尽。为达此目的,禅师确定了以慈为宗的人生佛教路线,广为开辟慈宗道场,大开方便之门、大结欢喜弥勒缘,把人生佛教之依人天乘果进趋人间大乘菩萨行作为其倡导的宗教方针;又为了令佛法正脉不绝,以续禅灯密幢于将来,在普及佛法的同时,又时刻不忘将甚深心法毫无保留地传授于具器之流(在禅师看来,法眼宗和大圆满法的直接了义、纠偏应机和方便善巧最能利益当代,故而于此禅密心法偏多弘扬。)


    由此也决定了禅师弘法方式的既不拘一格又以稳妥为要。禅师弘法基本上都是首先劝人明了善恶因果,在劝人行善止恶得保人身果报不失的前提下,再进而劝人看经学教、修集净业以期个个当来得生净土(注1:禅师认为学教皆为悟心,亦为往生净土资粮,但真要通达法义自学不成需寻经师而学方可。注2:禅师的净土观是“十方净土随愿往生”,既劝生兜率,也劝生西方、东方,但随众生心愿。),然后待善根和机缘成熟后,才真正教人修禅(注:禅师善能教导次第行证的南传内观禅、天台止观和禅宗、密宗的禅法,同时强调佛法不离世间觉,必须不离生活而修。),而只有信心具足者根利者才教其修习深密及祖师禅(注:禅师主要是传授大圆满前行、加行及其他密宗观修法门,并且对此要求十分严格,平常除共同的前行法义外,于甚深法从不随便加以宣说)。 总之,禅师以层次分明、切实可行的方式推行着人生佛教瑜伽行持的理念。


    禅师所提倡的慈宗教法十分广博,但是修行方法却十分扼要,其教法可以用二十四个字归纳言之,即:“以慈为宗、以律为基、以教为纲、以禅为本、以密为用、以净为归”。这种教法十分契合经中所云“一切佛法心为宗”、“大悲为本,菩提为根,方便为究竟。”之义。若简单而言则是:“人生佛教、以慈为宗、禅净律密、摄归瑜伽”这十六个字。(注:“以慈为宗”,就是以慈悲有情众生为根本出发点,反过来众生能趋向解脱也是以对师佛慈心有爱为根本前提。“人生佛教”,则一切不离人生当下生活之现实境遇;一切佛法修行皆由人境而出生。“禅净律密”,含摄了一切佛法的行门。“摄归瑜伽”,就是将禅净律密教等加以融合在瑜伽中行持,以一法摄万法、万法摄归一法的窍门口诀方便而显示出来并以此为用。)


    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禅师站在佛教角度所秉持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虽然传统中佛教僧人通常都被认为是方外人士、不问世事,但是禅师认为既然弘扬的是人生佛教,那么于人生现实的社会中必然也要有禅者的态度,因为,“弘扬圣教”、“续佛慧命”固然是修行者的宗旨,但是“护国佑民”、“爱国爱教”也是佛教徒的本怀。所以,禅师认为佛教徒也应当关心和了解现实社会,并随时准备利益众生,能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道德良心品德修养和身心能力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禅师又认为一个国家的执政党的思想和境界决定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又和佛教的发展紧密相连,国运与法运之间存在着彼此依存又相互影响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佛教的宗教理念和俗世所追求的公平正义善良美好等社会理想是相通一致的。所以,禅师一直以来就是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一直以来就是个禀行佛教慈悲为怀理念、关心民间疾苦的佛门行者。师父虽然不参与政治,不干扰世间俗事,但是师父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尤其尊敬象无产阶级老一辈革命家这样和一切为国家和人民谋幸福的仁人志士;也很关心政治时事;也一样地忧国忧民,只是作为一名僧人对于政治是不会妄加评论和干涉罢了。当前,全体中国人都在努力建设国家并渴望着中华民族绽放异彩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自豪的中国僧人,师父也盼望着中国佛教也能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复兴,亦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禅师经过多年的亲身探索和验证,得出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不能完全适合中华民族地区尤其是汉族地区佛教的结论,因此,其主张对于外来的佛教不可照搬照抄,必须因地制宜,随缘加以吸收和改造。禅师认为,中国佛法若要兴盛必然还是要走如太虚大师所断定的那样发展佛教中国化“禅”的道路,未来中华佛教的希望还在于“禅”,还在于坚持末法时代的最当机的“人生佛教”。中华“禅”从现世教法来说就是人生佛教,从实际证法来说就是以“禅”来摄持万法(可融密于禅)。因此,禅师并不照搬藏传密宗和南传内观的方式来布教,而是以将其精华吸取融合在对汉传佛教的传统中进行继承和发展的方式来创新式地布教,此布教方式即是面向当代和未来的慈宗佛法。按照佛法的本身特点和当今佛法必须与人生现实相合的要求,禅师将慈宗佛法的行门归纳为追求人生安乐、追求人生解脱、追求人生圆满和追求人生净土这四大修行目标亦即四大瑜伽法门,分别对应于传统佛教的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和易行别乘。


    禅师认为创建切实有效的如法道场和培养佛教稀缺的僧才才是当今度世的关键。为了传承佛法和造福人间,禅师发愿要建立既能传承古老文化而又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集讲、禅、律、密、净修学功能为一体的修行弘法道场乃至功能完备的的佛教学堂并培养相关人才。为了佛教的普及和关连于社会,同时还要鼓励和支持诸如佛教道德教育、佛教心理卫生、佛教慈善救济和佛教文化艺术等公益功德事业及相关的诸如纯素食绿色工程等佛教产业的运做,不过于此也是遇缘而动,只在培养人才心有余力有足的情况下再行拓展耳。


    “法不孤起,道在人弘。”,禅师期望并呼吁有缘的社会贤达、仁人善士,以及诸位大心菩萨、大德居士同修们,紧密团结、精诚协作,一起投身到这个洋溢着和平、美善的芬芳,充满着智慧、解脱之气息的“和谐世界”的建设中来!



【图八】公元2013年冬摄于西安抱龙禅寺(抱龙峪口)

           

      第三章、网络道场 


                                                                             

1、网络道场的缘起


       说到网络,法师与互联网确有着不解之缘,而且其电脑网络的知识技能以及应用在当时的僧人中亦数佼佼者。法师还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网络弘法应用的启蒙法师之一,要知道在2004年左右,在网络上弘法并具相当影响力的法师为数并不多,可不比现在这样能在网络上看到为数众多、百花齐放的局面。话说2013年9月,当法师还在四川参学之时,就因为偶然进入网吧发邮件而开始了对互联网的接触。那时在甘孜城的一个网吧,老板猛然发现有一位奇怪的僧人居然在周围玩游戏者云集吞云吐雾并大呼小叫的网吧里为网友大讲佛法,其还有说有唱的,感觉甚为稀奇。因为当时法师被高原阳光晒得“雀黑”且刚从缅甸回来不久又身穿藏服,网吧老板还以不接收外国人为由拒绝提供电脑,后来竟发心为其提供种种方便。当时的网吧基本上都没有配备耳麦,网吧里大家玩游戏喊叫的声音喧闹异常,网吧老板就特意为法师专门配备了一个用于讲话的耳麦,并总是腾出最好最舒适的机位,使得法师可以方便地在固定时间前来网吧用固定的机位上线与佛友结缘。随着对网络电脑的熟悉,通过QQ、碧聊、佛教网站等平台,网络上认识法师的网友越来越多。网友们发现有一位奇特的师父经常出没于线上,于是,许多网友为了能见法师一面,就一直守侯着等待法师的上线,当法师一上线,大家就“群起攻之”,争相提问。时至今日,一些网友提起当年这段还津津乐道不已。起先,法师只在一些佛学语音房间里用“却来”的网名挂着,利用文字交流为人答疑解惑,因其分析到位,思想深邃,讲话慈和令人乐听,加之一股不食人间烟火之“仙气”,且有问有答,无有不能答者,颇显魅力,于是信众日多,声誉鹊起。后来,网友们便希望法师在房间里为大家集中讲法。法师当时便选择开示了颇具争议的被很多人看做很难讲深讲透的《金刚心总持论》,本论直指实修和依止善知识的重要。法师对此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日后深入开讲归依瑜伽法要埋下了伏笔。当讲法开始时,不单现场开辟了两个房间,加起来听众达百十多人,而且其他佛教房间还纷纷转播,可谓盛况空前。从此,“悲华禅师”的网名便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此次讲经结束后当即便有不少信众在网络上求归依的。可是自从此次讲法后,法师却突然宣布闭关去,实则是不再于公开场合露面,也很少再去各个佛教房间转悠,而是转入了以训练归依弟子为主的阶段。不少网友以再也不见法师为遗憾。其实,法师这样做的目的完全是出于长远考虑,因为唯有培养相关人才和建立有力的专门道场才能真实地利益众生并且令弘法事业走向深入和长久。


    现在,网络已成为法师与各地徒众之间沟通的重要平台。法师对网络的使用也已经由最初的打字都吃力变为能够熟练地利用网络工具与各地的徒众进行顺畅地沟通了。除了将网络作为与各地弟子的沟通平台,法师还充分利用网页、QQ空间、博客、语音视频聊天室、论坛、电子邮件等现代网络传播工具将弘法理念广泛地加以传播。另外,除了平常网络上的沟通,法师还经常前往各地看望那里的弟子们,并在现场手把手地教弟子们如何进行具体的禅修,或者在每年的国庆召集各地的弟子前来共修,从而弥补了网络的不足。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发展,网络道场和实地道场的结合已经越来越完善和有效了。



2、网络道场的设置


1、  官方主页——悲华在线


http://www.beihua.org


 

2、官方教室——呱呱禅与人生房间[ID:339033]


http://old.beihua.org/beiwang/ucroom.htm(说明)


 

3、官方微信:释悲华


ID:wx57199833


 附言:


    禅师广开方便门,在网络上也开缘摄受一些具信的俗家弟子,并利用网络进行一些教授和安排基础的修行功课。同时,还通过前往看望各地弟子和召集各地弟子定期到寺院来请诣参学或到各地共修点共修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网络和实际道场互动、师父与弟子互动的学修模式。


【图九】、2012年5月悲华禅师行脚至浙江临海高速服务区某处自拍相


 

第四章、慈心本愿——悲华禅师十五大外内密深广之愿

 



1、悲华禅师的十大深广大愿


[前言]上师曾经说过他老人家生生世世有十个大愿一直没有放弃,其实这十大愿望就是上师为救度有情众生所发的十个广大深切誓愿。要想真正明白上师的大慈大悲,我们应当认识上师的这十大愿。上师老人家将来示现成佛时,我们亦皆能满愿。我们若能随顺哪怕其一,将来亦能因此缘起成就满十。要知道上师此大愿是随顺我等根机的方式来发的,正如观音菩萨之:“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也可理解为象弥勒菩萨那样的“留惑润生”,是真真实实的言语难宣之无尽悲心慈愿。(具信皈依弟子湛月•普照记) 


外层大愿(所发共同殊胜之愿):


第一愿望:愿我无论生于何道,皆能得遇三宝,承事供养,俱不坏信,在在处处守护佛法,未达无碍,定求出家修道度众生。(不离三宝出家愿)
第二愿望:愿我于迷失正道时,诸佛为现神变,见神变因缘,我及有缘众生发无上道心或不断增上。(迷失正道诸佛提携愿)
第三愿望:愿我无论处于苦境、乐境乃至不苦不乐境,皆能正念三宝,福慧双修,自度度人,永无疲厌。(恒时精进不动愿)
第四愿望:愿我通达三乘显密教法,智慧无碍,神通具足,佛缘广大,随方应现,普度一切各类有情。(通达三乘佛缘广大愿)
第五愿望:愿我能忍一切苦,利生事业无疲倦,随现顺逆皆方便,广度众生得不退。(忍苦方便度众无退愿)


内层大愿(所发不共殊胜之愿):


第六愿望:愿听我名,闻我声,见我行,愁恼者心得安隐,自然念佛念法念僧,悉发菩提心,乃至于我所生一切淫怒痴皆成道种。(有缘无缘皆成道种愿)
第七愿望:愿我智慧等文殊,行愿同普贤,大慈如弥勒,大悲如观音,勇猛如势至,拔苦不倦如地藏,方便善巧如药师,清净庄严如弥陀,悲愿第一等释迦!(发愿等齐诸佛愿)
第八愿望:愿我于一切诸佛像法转时或法末时,仍能护持正法,守护三乘,随根施教,方便无量,令诸有情各安其位,皆得度脱。(法灭守护正法愿)
第九愿望:愿我得具无上三昧加持力,一切于佛法中屡屡破戒者,或迷失正道者,乃至仅是触闻于我,皆能还得清净,改邪归正,进修无上觉道。(破戒还得清净愿)
第十愿望:愿我能入一切法界中,众生若能得解脱,愿代受无量地狱苦,以此回向一切功德,成就无边净土,摄受染净凡圣一切有情众生。(愿代众苦遍入法界愿)


2、以下是上师五大秘密甚深究竟大愿,由上师向亲信弟子口述如下—— 


[前言]最近上师老人家又透露了五大秘密之愿,这五大愿真的是玄奥深妙,震撼人心。(具信三宝弟子湛月普照记)

 

密层大愿(所发秘密难思之愿):


第一愿望:愿我所修之法名为不可思议,无论何道皆入佛,无法不圆融,将来所成净土,最极不可思议,万物同在,万类无碍,名为遍一切时,遍一切处,佛号遍入风、本性自在如来。(不可思议愿)


第二愿望:愿我所行无不向佛,与我所有有缘亦皆向佛,无论顺逆皆不动转,皆是谛实三昧,于我赞叹者、倾慕者、系念者皆成佛道,于我毁辱者、厌弃者、忘失者亦成佛道。(皆成佛道愿)


第三愿望:愿我现佛身、菩萨身、罗汉(独觉)身、天王身、人王身、法王身、法师身、空行身、畜王身、鬼王身、阎罗身,辗转回复,生死自在,以此救度加持一切生类得成佛道。(化身无障愿)


第四愿望:愿我与诸佛同行,为其化身,为其法子,为其空行,为其护法,为其眷属,于我示现成佛之时,诸佛亦与我同行,为我化身,为我法子,为我空行,为我护法,为我眷属。 (眷属不离愿)


第五愿望:愿我来世成佛亦如释迦如来,于世界最苦之处必有我之化身与愿力所现,必不舍离一切愚痴暗昧狡诈无信之刚强难化有情,即使成佛寿命极为短暂亦在所不惜。(大悲无畏愿)

 


【题记】悲师曰:禅修心灵得自在   瑜伽清净出凡尘     



第五章、功德示迹

 

1、众弟子对师父的祈请文选摘如下:

 

稽首上师两足尊。
归命上师法性身。
供养上师众僧相。

天上天下无如师。

上师密意难思议。
唯有诸佛尚可知。

为欲度化诸有情。
慈航倒驾下阎浮。
大觉金仙光恒耀。
不去不来亦不动。
三千大千常自在。
轮回涅磐亦不拘。

上师法音广无边。
禅净律密皆随缘。
显密圆融归心地。
广做福田度人天。
弥勒教法甘如露。
大圆满性宝似华。
诸法常住皆师有。
不住诸法因师空。

上师法相亲如父。
丈八威威僧衣护。
道场庄严住慈云。
足迹遍布神州路。
示现修行三八载。
饥寒焦渴而不怖。
生老病死难惊扰。
十五大愿为众诉。

弟子有缘拜师前。
皈依修法从师处。
祈愿上师常住世。
广转法轮做依怙。
大觉教法久不匿。
大丈夫身恒常住。
身康体健事吉祥。
座下僧众常和睦。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

宝藏尊下海尘子,五百大愿遍入风。
大悲尊主白莲花,今现浊世一孤僧。
悲心深广如大海,慈眼等视诸众生。
执持三乘圆满法,普现六度万种行。
我今顶礼诚祈请,上师恒久住我顶。
开示深广诸妙道,广利此间诸有情。
(普弘)

 

无尽功德众生皈依处,慈悲为众开辟解脱路,

祈请恩师长久把世住,我等有缘因您而得度。
(慈灯)

 

 随愿应化一金尊,

  大愿感召震乾坤    

 三乘共传悲无尽,

 显密圆证慈济群。

 

 我今稽首悲师尊,

 弥勒慈颜常怀心;

 愿随师愿生净土,

 成大圆满悟无生。

(慈欣)

 

 深恩无比楞严尊,释迦门中福田僧。

 昔圣号称遍入风,今立法幢宣慈宗。

 显密圆通证心地,教弘三乘济群生。

 悲愿宏深唯佛知,浊世苦众具沾恩。

 方便善巧为究竟,菩提为因悲是根。

 祈愿师寿永无尽,娑婆恒现不动尊。

 (恒光)

 

  弥勒化现一沙门,以慈为宗现世间。

  济世许下十大愿,三乘佛法度有情。

  谁人若识莲师心,携手共往兜率殿。

  圣域归来怀深法,慈悲喜舍利人天。

  辗转南北狮子吼,瑜伽行者尽相随。

  祈祷上师久住世,善妙吉祥法音扬。

(妙善)

 

因为我这个从小遭遇命运坎坷的人在对人生感到恐惧的时候认识了你;

因为你一直尊崇佛的古制,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少见;

因为你教我观察情绪的来和去,发现人生世界和自己想象的原来并不是一回事;

因为我在圣道和业力之间迷惑的时候,你对我说:“不要因为容易走而去选择一条路”;

因为我纠结于不会抉择因果的时候,你说每天说话做事哪一件不是教你抉择因果?

 

因为你的教导虽然我总是事后很久才能理解一二,却因此对你深怀敬仰;

因为我供养了零零散散的四十七块几毛钱的时候,你因为我简单的认真而流露法喜;

因为你在我皈依和信仰还不坚固的时候就给予慈悲和信任,教授了四念住禅修的法门;

因为我第一次把禅修的体验汇报再请问下一步怎么办时,你高兴地说“这个人终于学会请法了”;

因为你在我陷入迷途的时候示现神通,用幻化的语言把佛法来照亮心里的路程;

 

因为你去向一个地方的理由唯独是因为有人求法,而绝不为安逸停留;

因为你为了维护修行道场如法的环境,智慧地度化着世人不辞奔波劳苦;

因为你从来只以心灵真诚的程度来施与佛法,而决不会拿佛法贱卖予人;

因为你的公正无私,对每个人的慈爱都如此深刻平等,我从来没有在别处见过;

因为我亲眼看见你为了这样的慈悲而代人背负着深重的业障,当然那里面也有我的一份;

 

 

因为你把我变成了我自己没有想象过的另一个人,积极、正面、勇敢地面对生活,至少是从自闭走向自立了吧;

因为做你的弟子以来,除了佛法,你从来没有与我说过其他的话,如此纯粹;

因为我到现在都还没有如理如法的报答回馈您的深恩;

因为我知道你在度化更多业海漩涡中的心灵……

 

因为以上这些原因,请求您长久住世……

我曾经想过自己要做阿难要能在关键的时刻请佛住世,但要警醒绝不要有阿难那样最后一次疏忽。

有一些想法也要慢慢的落实于行动才行,那些行动才是真正的祈请。

请求您,大爱的希望和前途,让它恒久光明,只有您有照亮这条道路的力量。至少在我的因缘里,真的是这样。唯一的。(觉梦)

 

2、汉、藏、傣族佛门大德对楞严悲华禅师及其事业的赞叹、鼓励和授记选登:


 

(图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大藏经对勘局办公室主任布楚活佛的题词)

 

1、应龙师父(怡山西禅寺圣僧)对禅师的鼓励:

        “你我的心都很柔软,所以只有我们的心才是相通的。”

2、迦察活佛(十六世大宝法王四大心子之一)对禅师的鼓励:

        “我认得你,看着我,跟我来。”

3、慧瑛大师(法眼宗第十代宗师)对禅师的鼓励:

    “我等了这么久的人就是你,你必须接我的法位。”

4、坤山大师(文革后扬州高旻寺老当家)对禅师的鼓励:

    “端身诚意处,我今传汝法。今朝识得路,明日做祖师。”

5、格桑活佛(青海夏琼寺格鲁派第一百五十世活佛)对禅师的鼓励:

    “你也是‘活佛’啊,你的前生是汉地的一位了不起的大和尚。”

6、苏康尊者(马哈希大师的大弟子之智慧第一者)对禅师的鼓励:

    “佛说有四种根性的人,你我都属于今世修行就可以成就的人。” ;“这些就是经典上没有讲到的,你通过修行亲身体验到了。”;“看呐,这个就是禅修的证悟处,就是觉知这吉吉卓卓兮兮索索之后的见处。你将来只要把握这个要点,就可以把佛陀的这个禅法传到中国了。”

7、布楚活佛(四川康定金刚寺法主第五世白玛特确活佛)对禅师的鼓励:

    “你的出生是种瑞相。”,“你能如此关心他(指当时的一位陷于癫狂入魔而大闹寺院的行者),这说明了你的慈悲确实与众不同。”

8、降阳龙多加参尊者(阿秋喇嘛,当世大圆满八大法主之一)对禅师的鼓励:

    “我以举两个大拇指表示对你的鼓励,你的愿望我已了知,只要你在我这里降伏其心,你就能在魔强法弱的地方如愿度生。”

9、普扎活佛(大成就者阿秋喇嘛的二大心子之一)对禅师的鼓励:

    "你出生时的现象是瑞相。"“你当然走在正道上。”“宿缘如此,你坚定的愿力必然导致坚定追随于你的徒众。”“不直接宣扬大圆满法而先是宣扬弥勒慈宗和内观禅法,可以的,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教法来接引,最终都是一样。”

10、基噶活佛(久美程列,多位大成就者认证的那塔寺活佛)对禅师的鼓励:

    “你我的大圆满修行境界是一样的。”“看到你我也是说不出的亲切,仿佛我们过去就一直是兄弟。”

11、登勒活佛(当代虹身成就者,圆寂时身体缩小)对禅师的鼓励:

    “先立皈依人格之基,再教佛理内观之法,最后引入禅密大圆满。你能这样传法,很好啊。”“你们想听十四根本戒么?不用我讲,请你们的悲华上师讲就是最好不过的了。”

12、一位佚名的世间空行母对禅师的说法:

    “你不但和宁玛巴、嘎举巴,你和所有密宗的所有宗派都是有缘,可惜我就要去尼泊尔了,只能就此别过,其实我和你过去生中也是有缘。”

 

 

  (图十一、2008年底悲华禅师在东北某集团公司会议室弘法)

 

 

【题记】悲师曰:一切佛法心为宗,千贤万圣只因慈。



第二篇:道场和弘法(网络资料备忘)     


   

师父的道场和他的弘法理念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92    更新时间:2009-11-21    文章属性:   热     ★★★    


网络道场:     

   

    师父目前在网络上使用各种方式与信众沟通,主要有以下几种:     


   

      1、QQ、微信、直播。    

   

    2、QQ群。     

   

    3、视频房间。     

    

    4、其它消息发布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 慈宗法眼、师父个人网站:悲华在线、QQ空间、新浪博客、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5、一般不使用手机和固定电话联络。   
   

    

实地道场:     


      师父现在住持的本山道场是位于福建福州郊区的大院山云林院,是一座千年古寺,内现有全国最大的一口古井,为国家正式登记寺院。该寺属于法眼宗道场,亦属慈宗弥勒道场;其他法流下院道场则分布于东北、陕西、山西、江浙等处,形式不定,各地皈依弟子可就近前往参加周末共修,待年度法会时可前往本山道场一聚。     


——以下为备忘参考资料——     


    

师父的慈宗理念     

[热]楞严悲华禅师的慈宗理念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46    更新时间:2009-11-26    文章属性:   热     ★★★    
    

师父的慈宗理念    

      

关键词:楞严悲华•人生佛教• 人间净土•慈宗•弥勒•禅•瑜伽    


一、弘法特点     


楞严悲华禅师所提倡和弘扬的慈宗乃以未来佛慈氏菩萨的大慈佛心为本,并不局限于某一宗某一派的思想体系,而是先普遍地弘扬一切佛法的基本和根本教义(如三归五戒十善业道和因果轮回涅磐解脱正见等),然后再根据弟子不同的善根福德因缘,予以不同的慈心教化。慈宗就是以慈为宗,以慈总摄一切佛法、以慈为一切法门的总摄归宗。慈宗并非单一的法门,而是对佛教的一种现代诠释,该宗的教法与其他的一切佛法同出一源,皆为释迦牟尼所传正法源流。慈宗认为一切佛教本怀就是出于慈悲,众生发心修行皆是慈力所感,一切佛行皆是慈行,故曰以慈为宗。因为佛法修学必须依弟子的信心、根性和机缘不同而做相应调整,其目的还是为了觉悟众生、解脱众生,此为利乐有情,从本质上还是以慈为本。另外,强调以慈为宗、为本,乃是因应时代特征和急需于末法时代需要提倡人生佛教的人文关爱慈悲精神所致。     

 

慈宗是最适合当代末法根机的人生佛教,深怀末法度世愿力的禅师所见与民国时期的太虚菩萨同出一辙。慈宗的名义也是近代佛门领袖太虚大师所提出的,如果以宗派来论,当属于如净土宗一样的寓宗,并非如禅宗一样的专宗。慈宗在现世的重点是人生佛教和瑜伽禅行,乃以适合当今社会众生的理想和性情为取向。     


基于慈宗的这种精神,法师就将其所继承的传统各宗派的精华融合在慈宗行门里展现,并为现代人的修学明确地提出了人生安乐、人生净土、人生解脱和人生圆满这四个层次的目标。     


      1、关于法师本人的志趣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不急于弘法而重视修持。法师自学佛以来一直潜心佛法修证,默默地寻访明师并依止修行,一直到因缘成熟,得到师父的开许后,才开始略微为大众讲解些经论,并摄受弟子。     
    

    (二)重视他人胜过自己。法师牺牲了很多个人闭关修行的机会,一直不畏辛苦地致力于佛法的普及和对有缘者的成就上;     
    

    (三)不自清高而适应社会。法师不脱离社会而弘法,比如一贯坚持爱国爱教的精神,提倡学习、生活、工作和修行不相违背,认定佛教事业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2、关于法师的思想和观点有以下几点:     

    

(一)对佛教徒的认识     

    

    法师认为新时代的佛教徒应该具有四种大爱精神,所谓“爱国、爱教、爱家、爱众生”,因为佛陀就是这四爱的典范,同时以大爱为本,也是慈宗的精神。法师认为,佛教徒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做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当然还要爱教,处处彰显佛教之光;不但要仁爱自己的家人,还要待人正直诚信,与人为善,对一切众生心怀慈悯大爱的心。法师认为,具备这样的四种爱心,才有资格作真正的佛教徒。法师将此四种爱心的发扬名为“四爱运动”。     


     法师认为,爱教是一种基本的宗教情怀,是佛教徒的本分。佛教徒应该认识到佛教是一种神圣的信仰,不只是简单的理论、知识和哲学,只有处处维护佛教的崇高性和庄严性,才是爱教。佛教徒除了爱教,亦当爱国。因为国为教载,国兴教兴,国体不存,教何所附?作为国家公民,爱国是基本道德,亦是佛教徒的本分。爱国爱教,这是对现代中国佛教徒的基本的要求,然后再加上“爱家人”和“爱一切人民众生”,总之,一定要有广大的慈爱之心。     


   

(二)对现代僧人的认识     


法师认为,僧人身处这个时代,应当以振兴三宝、庄严国土、利益人群和提高人的素质为己任,现代僧人不必都要过过去丛林禅僧的农业种植生活,现代僧人一部素质较低者也可以从事一些佛教产业以养济僧团,而不必要都去为了赶经忏所谓超度亡灵。因此法师每到之处必关心社会、提倡慈善进步之文化、赞叹孝爱感恩之因果教育并大力推广身心灵禅修训练,力争用佛法来增进社会和谐、匡正社会道德人心和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富强文明与和谐进步作出新时代僧人应有的贡献。     


(三)对现代僧团的认识     
    

法师认为,从广义来讲因为某一导师而聚集到一起的僧徒就是现实意义的僧团,僧团建设关系佛教命脉,所以一定要加强“学风、道风和家风”建设,要加强僧人和居士的宗教素养和修持、弘法水平,提倡重信仰、重学修和重功德的风气,避免日益严重的把佛教世俗化和边缘化的趋势。    


(四)对其他佛教流派和团体的认识     


法师认为,对南传、藏传等不同地区的非汉传佛教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不可照搬照抄,强调要以汉传佛教为主,各教派之间应平等交流和相互学习。法师不赞同建立没有僧团归依处的在家的带有工商性质和利益的佛教团体。     



    

二、弘传慈宗的理由     


    以下为法师写的《我为什么要弘传慈宗》一文,可以比较简明地道出原委:     

 


我为什么要弘传慈宗     


作者:释悲华     


    慈宗,即是以慈为宗,慈者即是慈氏弥勒是也,亦是弥勒之慈心、慈愿、慈行和慈悲大爱是也,所以慈宗亦可名为弥勒宗、慈氏宗或者慈心宗、慈行宗。此宗是由太虚大师在上个世纪初所提出并弘扬起来,它并不属于法系专宗,乃是和汉传净土宗、三论宗一样的寓宗,它的法理寄寓通融于佛教其他各种专宗,其本无宗也,乃为体现其度世之特点而设。     


    太虚大师乃近代佛门领袖、改革旧佛教陋习的先驱者,他所提倡的“教制、教产和教理”三革命以及新僧运动,至今影响深远。他为了在未来的人间普及佛教,特将一切佛法总摄于未来佛慈氏,并提出了慈宗之说,并以此为整个佛教的机枢。在现实社团的建设上,大师曾在福建厦门南普陀寺设立慈宗坛,建有慈宗学会,后因战乱而中断,至今已经有七十多年。     


    衲(我的自称)以为,大师立慈宗名义之所见所为定非凡品,其深远意义实非三言两语可胜述。大师在继承传统各宗的基础上,又设立和弘扬了慈宗,不但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还有补偏救世的针对性的功用在。     


    那么,慈宗是否为区别于传统各宗而并列之一宗呢?否。如上所说,慈宗并非专宗而是寓宗,其精华要义就是要尊崇和发扬未来佛弥勒的精神和理念以适应末法时期的佛教,因为弥勒菩萨乃是未来佛,地位特殊,以弥勒为宗的佛教,具有立足人生、面向未来、承前启后、融会贯通的特点。     


    那慈宗是否也是净土宗的一支,仅仅提倡求生弥勒之兜率和人间净土呢?亦否。慈宗并非如只提倡往生极乐世界的莲宗一般只是宣扬求生之信愿行,其以瑜伽大师弥勒为宗,使其早已超出一般净土宗的范畴。弥勒者,继承释迦遗教之未来众生的大归依处也,连往生西方净土的法门亦在其守护之列,以弥勒为宗主所设立的慈宗岂可简单地定为净土宗的一支——弥勒净土宗呢?求生弥勒之兜率和人间净土,只是慈宗的一个特质。     


    至于为什么立慈宗的名义,太虚大师曾作过专文介绍,所说甚详(见太虚大师全集《慈宗名义》)。然衲以为,慈者,有三义:慈氏菩萨、慈心三昧(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境界)和慈悲大爱行是也,此三义其实也点出了慈宗的三宝归依境之核心内容。因为,慈氏菩萨本来早就已证佛位,只是为留惑润生以待时故,其继承了全部的释迦遗教,具备与佛陀无二之功德,即为佛陀法主之体;慈心三昧(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境界)出生一切佛法,即为教法核心之相;慈悲大爱行是整个佛教的宗旨和大威德所在,即是其僧伽住持之用,故其慈之三义亦分别契合于佛法僧三宝之义也,之所以以慈为宗,亦对应于末法时代当以慈化众、大爱为先之当机是也。故慈宗与整个佛教不相违背,又能很好地契合当代众生的根机,立慈宗之名,意义重大。可以这么理解,慈宗将整个佛法诠释为以佛陀那无边大爱为宗的的爱的宗教,并且与他宗又完全的圆融无碍。     


    因为慈宗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尊从弥勒为宗,乃是以弥勒本尊含摄一切的本尊,所以我们必须深入地认识弥勒。经云,慈氏就是弥勒的华译,弥勒象征着佛教的欢乐、吉祥、宽容和大爱的精神面貌,他的教法是典型的人间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生主义、乐观主义和和平主义,这与当今世界人类的普遍追求和共同向往何其吻合!这样的精神是真正地具有普世之价值。弥勒佛也是未来世界的希望所在,他所劝导往生的净土主要有:龙华三会时未来的人间净土、现在的兜率内院净土和现在他方的西方极乐净土,因此,见到弥勒就是见到大同世界、见到理想国度。另外,弥勒在中国有位家喻户晓的化身——布袋和尚,这位胖和尚乐天自然、胸襟袒露、大度能容的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在今日广泛提倡和谐社会的中国乃至当今动荡不安的世界里,更突显出他的现实感召意义和深远有力的文化影响。     


    慈宗以弥勒为宗主,弥勒是未来这个人间成净土的时候降生成佛的,所以其根本教义即是人生佛教,与人人向往的人间净土最直接相关。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的根本宗旨是在于:从完善人格开始,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高尚的人格、僧格,最终实现圆满的人格——人间的佛陀。大师尝说:“末法期佛教之主潮,必在密切人间生活,而导善信男女向上增上,即人成佛之人生佛教”。因此,他提出了“即人成佛”、“人圆佛即成”等口号,以鼓励僧众和信众从现实人生出发,由自身当下做起。这也就是说,成佛的起步就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就在人的日常道德行为中,否则,人格尚亏,菩萨的地位便无处安置,更谈不上佛陀的果成了。太虚大师有一首自述偈充分说说明了人生佛教的这一特征,偈曰:“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因此,人生佛教的归宗即在于慈宗,他十分强调佛教中人天乘教法在现世的应用。到了末法时代,鉴于大众的根机特点,大师认为最当机的佛教不再是以往盛行的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乃是注重人生现世起步的人生佛教。再说,由人生佛教可以展开和涵盖所有的大小乘性相显密教法,又能适应当代。因此,有必要特别弘扬慈宗。     


    另外,在佛教里面,弥勒还是末法时代多难众生尤其是刀兵劫的守护者,是业深罪重众生的接纳者、末法时代重振三宝降伏魔怨者、纭纭众生进入佛门的亲切接引者和释迦灭后未来世界的人天导师。《上生经》云,弥勒是未来一切众生之大归依处。弥勒还是授予众生菩萨戒的教授阿奢黎,也是印度大乘空有二宗之有宗瑜伽广行派和中国唯识宗的宗主,同时还是密教里面非常重要的本尊。弥勒的地位和作用在佛教里非常特别和不同。而且,在当今广为流传的世界三大佛教(汉传、藏传和南传)流派中,除了佛祖释迦牟尼,只有弥勒被各教派普遍地承认和接受,所以弘传慈宗更有通用的价值。而弥勒的兜率净土和龙华盛会皆为实现人间净土而来,弘扬慈宗,还有着祈愿人间净土早日到来的意义。     
    

    弥勒和弥勒净土还是最早传入中国的最广泛的信仰。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弥勒的信仰就广为传播,根据文献所载,我们看到唐代前的佛教建筑和人物图案有关弥勒的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其影响力之深远。今天,代表佛陀慈悲大爱的弥勒更是因缺乏而急需呼唤世界温暖友爱的现代人之亲切所需。而未来的世界则更是属于弥勒的世界,因为弥勒是继承释迦牟尼佛位的未来佛,在大乘小乘显教密教的经典里,几乎都能见到弥勒的身影,一切的佛法全部都可以统摄在弥勒之中,未来世界的佛教怙主非弥勒莫属,在未来的佛教中,再也没有哪位菩萨比弥勒更切近我们和更容易加以依托和代表了。因此,我们恭敬地尊称这位大菩萨为“南无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未来世界大慈悲父”和“未来一切众生大归依处”。     


    总之,慈宗就是以大慈为宗旨,高扬弥勒的精神,主张大悲普度的人生佛教,其教法于现世人生最为贴切,强调直接从人乘的提升而趣向大乘人间菩萨的境界,特为末法时代众生重视人生的特点所建立,是佛陀思想的大集成,是佛教宗派的大融合,是修炼法门的大统一,是末法时代佛教的最当机法门。所以,有必要特别地弘传慈宗。     


    最后,让我们继承太虚大师的遗愿,高举释迦遗教的大旗,将慈宗弘传于当世和未来!让我们衷心地祝愿弥勒教法兴盛,慈灯常照耀!愿慈悲常在、法轮常转!愿慈宗佛法为迷航者指明方向,为黑暗者点亮心灯,为贫穷者带来富足,为孤苦的漂流者提供温暖的港湾!     


    南无弥勒尊佛! 南无弥勒尊佛!南无弥勒尊佛!     


   
    

三、办教理念    


   

    (1)办教方针:严以修身、慈以化众。      


   

    (2)办教原则:慈忍为上、方便就好。     


   

    (3)办教精神:吃苦耐劳、精益求精。     


   

    (4)办教目标:传递心灯、振兴三宝。     


   

    (5)办教策略:和顺立业,夹缝之中求生存!     


    
    

四、三大救生圈、四大主张和三大重点     


   

    太虚大师思想的继承者慈宗高僧慈航菩萨曾提倡“教育、文化和慈善是佛教的三大救命圈。”,另一继承者星云大师则主张“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其他继承者如印顺导师、赵朴初老人则提倡“人间佛教”,这些主张皆可谓深谋远虑,亦符合港台等地佛教之现状,然今天时代日新月异,祖国大陆气象万千,衲以为为救时弊、复兴佛教,应再提出“信仰、体验和功德”作为回归正法的三大要素,要强调“以信仰树立佛教,以体验认知佛法,以功德为佛教事业。”,只有这样才能振兴佛陀正法。     


   

    综合对慈航菩萨和星云大师的理念理解,窃以为大师们所说皆是精要,但是不要将培养人才简单地理解成只是知识教育而应注重修证和师传,要加强训练和综合培养;不要将弘法和传播佛教仅仅依赖于文化而应注重宗教体验的参与和分享;提倡慈悲精神不要片面的追求慈善而要讲究功德利益下的救世扶危;讲净化人心不要一味强调集会共修而要注重悟道者的经验、虔诚信仰的力量和宗教艺术环境的潜移默化。    


   

    今在太虚大师之新僧三要之后再加一条,“尊师重道以续法脉 ”,为新僧四要:     

 


五、理想中的弥勒小道场     

   

         ——对在佛法不兴盛地区建立慈宗道场的开示     

   

    “最好找一所够大的寺院、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假如没有条件,家庭或农庄式的佛堂修行点也可以。只要能至少供一尊人人见了都能接受,人人都生欢喜心的弥勒佛像就行。     


   

    场所的装修不是很重要的,关键是要组织什么样的的活动。一定要简单的活动。比如就是一个念佛,然后一个佛歌,就够了。还有再一个绕佛转塔,那就好得不得了了。只要把念佛、佛歌和绕佛作好就可以了。得先念佛、佛歌、转绕,然后再去玩和干活。假如没有念佛、佛歌和转绕,聚会在一起就什么感觉也没有,心都是散的,没有宗教的感觉。在这个基础上有条件的就可以集中讲经说法和组织大型的佛事活动或修行活动了。     


   

    设施呢,只要有几间房子,然后有大院子、有地就是最好的了。场所布置要方便管理,不是管理方便。要点就是:

       一、谁都可以参与和操练的。

       二、谁都可以接受和简单的。

       三、不管他什么程度都可以受益就象流水始终不流出排水沟一样。     


   

    活动的地方居民若太多,隔音不好,就不容易开展活动,但是如果是大众可以接受的那影响越大越好了。     


   

    其实呢,一个理想的道场,无非就是念佛,绕佛,拜佛,唱佛,具有佛的气息就好了。一切都是简单的但是却可以涵盖所有。不要太复杂和太精致的安排,那样无法操作,很难让大众理解,而且会形成一小部分人排斥大部分的人的局面。就是要把佛教进入人们的生活,让大众接受,让不同层次的人都能接受,从而形成人生化的佛教,这个就是弥勒道场慈宗人生佛教的理念。 ”(楞严禅师08年底于网络开示)     


   

附:     

   

一、慈宗名义(http://www.beihua.org/czzy/2086.jhtml)     


悲华禅师略说慈宗的特点     


弥勒     

   

    菩萨以弥勒为姓,弥勒是梵文音译(梵文拉丁转写为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意为慈,故弥勒菩萨又名慈氏菩萨。菩萨名阿逸多,意为无能胜,即菩萨慈心利生,摄众无量,没有能胜过之者。弥勒于当来人类十善业成熟时下生此世做佛,现居第四兜率天为一生补处菩萨,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指定接班人和未来众生的大归依处,在佛教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谓是继往开来,我们可以把一切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还是显教密教,都统摄在弥勒的教法中。弥勒也是未来大同世界的希望所在,他所劝导往生的净土有上生系的现在兜率净土和下生系的未来人间净土,以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等十方净土,因此,当我们见到弥勒的时候,就是见到了未来的大同世界、理想国度、梦中天堂。    

   

    经云,若人至心称念弥勒圣号,行持佛法,修积善业,必定福聚海无量,果报不可思议,临命终时,能够快乐地得生净土。故请虔诚称念:南无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慈宗     

    

    慈宗,就是以弥勒为宗主的佛教,慈宗是由近代高僧太虚大师在上个世纪初所提出并弘扬开来。慈即是施乐的意思,慈氏、慈心三昧、慈悲大爱,皆不离一个慈字。慈宗亦可名弥勒宗,慈氏宗,所谓以慈为宗来统摄诸法,其教义于人生最为贴切,从慈字入手则可直接从人乘提升而趣向大乘。慈宗所弘扬的人生佛教特为末法时代人类以人生为中心的特点而建立,是佛陀人本思想的大集成,是佛教宗派的大融合,是修炼法门的大统一。因此,大师立慈宗,将佛法总摄于未来佛弥勒,在这个各大宗派都有所衰弱甚至失传的年代,亦有振兴佛教和寄望未来的深远意义。     


   

    大师一生都在讲人生佛教,宣扬慈宗,都在为早日实现人间净土而努力;大师还曾在厦门南普陀寺设立慈宗坛,成立慈宗学会,可惜后因抗战而中断,至今已七十余年。楞严禅师慕其名,承其志,扬其宗,融贯显密,深化和发展人生佛教的思想,推行瑜伽人生禅,完善了慈宗的修学体系,引导世人于人生中重塑信仰,将佛法融入时代,与太虚大师之志同出一辙矣。     


   

附1:慈宗问答    


   

    问:慈宗是否区别于传统各宗而另列为一宗呢?     

    答:否。慈宗并非专宗而是寓宗,其精华就是要尊崇和发扬未来佛弥勒的精神和理念以适应末法时期人类烦恼沉重、重视人生的特征,它具有承前启后、融会贯通、立足人生、面向未来的特点。     


   

    问:慈宗有提到天上和人间的净土,那它是否仅是净土宗的一支呢或者是否仅仅提倡弥勒的兜率天净土和龙华人间净土呢?

    答:亦否。慈宗并非如提倡往生极乐世界的莲宗一般只是宣扬求生极乐之信愿行而别无它求,其以瑜伽大师弥勒为宗,就使其早已超出净土宗的范畴。弥勒者,乃继承释迦遗教之未来众生的大归依处,连往生西方净土法门亦在其守护之列,因此,慈宗岂可简单地定为净土宗的一支——所谓弥勒净土宗呢?慈宗所说的天上和人间的净土与现今人类的理想十分切合,这是弥勒佛特别的本愿功德。     


   

    问:能概括地谈下慈宗的特点吗?     

    答:以人为本、慈无能胜、显密双修、禅净不二是慈宗的特点,它融会了各宗派的精华,着眼于未来世界的现实人生,其内修禅密,外行慈道,经由瑜伽体验可达至佛法究竟。     


附2:如何理解慈宗的人生佛教     


    慈宗以弥勒为宗,而弥勒是与人生最贴近的菩萨。弥勒象征着佛教的欢乐、祥和、宽容和大爱的精神,历来为世人所喜爱和尊重,他的教法是典型的人生主义、人间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生活主义、乐观主义、人类主义和和平主义,而且,弥勒将来还要在此界成佛,到那时人间就是净土,因此弥勒宗是典型的人生佛教,与当今世界人类的追求和向往十分地吻合!     

  

    众所周知,末法时代众生根基浅薄、业力重,烦恼多,倍感人生的孤独和艰辛,而弥勒的大爱和大愿刚好可度此劫,因此,若以大慈爱、大宽容、大欢喜的心建立慈宗道场,弘扬人生佛教,引导人们走向信仰、体验和功德之路,就会让更多人理解佛教,信仰佛教,令佛教正法兴盛,令人间早成净土。     


    人生佛教强调以大乘佛教的“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促进社会和人类进步,从而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太虚大师曾提出“即人成佛”、“人圆则佛成”等口号,就是鼓励众生从现实人生出发,由自身当下做起。人生佛教认为:成佛之路就在现实生活中,且关乎人格道德,否则人格尚亏,菩萨的地位便无处安置,更谈不上佛陀的果成了。大师云:仰止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名为真现实。这句话点出了人生佛教的精髓。    


 

附3:悲华禅师为皈依者随缘所起的法号     


  

    [按]楞严悲华禅师从2004年下半年起开始对无论是网络上还是实地道场中归依的弟子所起的法号除龙岩长汀八宝山峻峰寺“普”字辈外一律都是随机而起,并没有按法派字序。(编者)     


已经使用的法字为以下十六字:     


慈智慧妙 湛寂心禅 静会觉明  清净道月       


此字辈今后拟统一成法流派字。     


         

悲华禅师曰:慈宗的宗旨就是“弘扬人生佛教,建设人间净土!”       



第三篇:法照选集         

     

第一章、汉传僧装德相:     

20080402123723849.jp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第二章、南传僧装德相:    


   

    

image.png

2004年福州开元精舍


   

image.png    

2009年福州大院山
   


   

第三章、藏传僧装德相:     


   


   

   

image.png    

   

 2002年四川亚青寺     

                                                             
   


   

image.png    

   2005年四川甘孜寺
   



   

 

  • 服务号
  •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