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玛列扎赐于昂旺嘉参之教授——共同部分

作者:释悲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02-09 15:19:00

                            本文来源:悲华论坛 曾点击次数:1371   跟贴数:2

 

白玛列扎赐于昂旺嘉参之教授

全知昂格旺波 

普巴扎西仁波切  译讲

顶礼三宝!

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脱离六趣痛苦及痛苦之因,证得一切种智大觉果位,故听闻我等历代传承祖师《白玛列扎赐于昂旺嘉参之教授》而发心!  


今天我们在这里初步讲一部法,这部法是历代传承祖师堪布昂琼的一部教言。为何要讲解堪布昂琼的这部教言呢?是有缘起的。堪布昂琼的教言在藏区高原地带是当作很秘密的教言,一般很难得到堪布昂琼的教言。我们今天就在此地讲解堪布昂琼的一部前行教言,对以后的弘法等等可能有很好的缘起,所以我们今天就树立一个缘起吧。大圣龙树菩萨往昔说过:“一切法都在缘起中。”那么我们今天就树立一个很好的缘起,来讲解堪布昂琼的这部教言。

 

全知堪布昂琼离我们的传承有多远呢?我们的大恩根本上师是喇嘛阿秋,喇嘛阿秋的根本上师就叫昌根阿瑞,昌根阿瑞的根本上师就是堪布昂琼。我们今天所讲述的法也就是这部教言。这次只是在这边作个缘起,稍许讲点法。因为要知道的是,作为一个佛教界人士,讲法才是最好的缘起。 


作为一个深信因果之佛子,时时刻刻都要观待自己的心,因为我们今生进入佛门的原因就是为了追求获得永不变化的快乐,能否获得永不变化的快乐,完全取决于平常调伏自心之上。因为要获得快乐,必须要断绝痛苦才能获得快乐,进入佛门就是为了获得永远没有痛苦的快乐之处。先前的修法能够使我们解决生活中所面对的一切烦恼,那么在临终的时候就可以了脱生死而获得快乐,未来可以自在获得西方极乐世界之佛果,这就是永不变化的快乐,今生修法的目的也就在此之上。但是能否圆满创造我们今生所追求的目标,完全取决于平常调伏内心之上。因此,作为一个年轻人也好,作为一个老年人也好,总之余下的时间有多少,谁也不知道。那么在不相信佛教的人面前,一听到无常这个词句,可能都把它当作是不吉祥之事。但是作为佛教界和信仰佛教的众生面前,无常观念就是最吉祥之事。无常观念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第一,进入佛门;第二,进入佛门当中精进修行;最终可证得我等所追求的永不变化的快乐之愿望,这些都是无常的力量。所以,时时刻刻都要观想无常为妙。 


昂旺嘉参是堪布昂琼的一位弟子,在晚年的时候祈请堪布昂琼,他想在晚年的时候进入幽静山林闭关。此时,堪布昂琼就为昂旺嘉参写了这部教言。堪布昂琼的教言在整个藏区也是很秘密的法。越秘密的法,越有加持之力。就是高原地带也很难得到堪布昂琼的传承,因为能具有堪布昂琼传承的也只有先前历代高僧大德,但这都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得到这部教言应该珍惜,不能谁想看就让他看,不能乱传。虽然文字不是很多,但密法讲究隐藏和秘密,需要秘密的法必须要秘密。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首先要知道什么为顶礼。以前在讲解其他教言中也一再提示过,顶礼分为三种顶礼,若能精通三种顶礼,从前行直到菩提间一切法都可归纳在顶礼之中。我等导师释迦牟尼所传讲的八万四千之法从数量上虽然很多,但一切都可以聚集在顶礼之上,这也就是万法摄一之窍诀。这些道理都必须精通。 


过去在汉地地带当中,很多导师在传讲法中,有些不重视实修,有些不重视闻思,完全失去了密宗的特色。我等导师释迦牟尼所传讲的一切法都归纳在闻、思、修三智慧之中,若要失去其中一法,都不叫做真正圆满之义。既要闻知还要思考,还要把以上所了解的一切法义都要归纳在实际修法之中,这是不可缺少的。今天我们讲解这部教言,还需要去思考,还要把其中的一些道理归纳在平常修行之上,这才叫做圆满三种智慧。 


那么第一要知道顶礼。顶礼分为外相顶礼、内相顶礼、密相顶礼三种。外相顶礼就是面对诸佛菩萨净相前生起信心而以五体投地所作的敬行姿态;第二种内相顶礼并不在外在形相之上,而在调伏内心之中,了知万物一切之相均为内心所显,若调伏内心,安住在“境心无二”之见解当中,即为内相顶礼(要知道这种顶礼并不在外在形态之上);第三密相顶礼,何时悟证心之本体,如同金刚经所讲解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即为密相顶礼。这种顶礼是我等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也叫做实相般若。这种见解相当重要,作为一个初学者能否当下悟到这种见解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要慢慢来。总之,这三种顶礼必须要了知。 


所谓大恩根本上师,大恩是指从讲解续部、灌顶和讲解窍诀法这三部法当中具有恩德,列为三恩根本上师,也叫大恩根本上师。因为这种恩德在其他上师面前是无法得到的。因此,我们就把这种上师称为大恩根本上师。最根本的上师讲解的法是最根本的法。因此,把上师当作根本上师。 


但是在各地有很多人说:“进入佛门当中,依法不依人”,这种传说是完全与佛法相违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位导师所讲解的法义,都是导师历经一生的实修实证而讲解的法义,那么只求法义而不重视导师,这并不是佛教的本义,这种情况还不如不求法。一些看过禅宗书籍的人说:“依人并不重要,要依就必须依心之本体”,从这个角度讲当然可以说得过去,但这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能理解的。

 

那么从外相所显现的根本上师之形象就是外相根本上师;内相根本上师,一切万物由心所显,自心就是根本上师,时时刻刻调伏内心就是在祈祷上师;第三,密相根本上师,完全悟证心之本体当中,此乃一切本尊之根本,所以称为密相根本上师。那阿弥陀佛也是同样一个道理。依外在阿弥陀佛为所缘之境而作顶礼为外相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显像都是由自心所呈显,所以调伏内心,了知万物由心所显,“境心无二”之见解当中若能护持,那自己的心就是阿弥陀佛;完全悟证心之本体当中,心的本体就是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可以把阿弥陀佛的修行分为三个阶段修行,即禅宗第六祖慧能大师所著述的《六祖坛经》般若品中讲授的“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也就是从此岸到智慧彼岸的过程。那么这种过程必须要精通,不能只信于法,相对而修法,这种永远不会有辗转增长或进展的时候。时时刻刻要把心和法作对照,要从这些角度知道什么是顶礼,什么是所缘的境。

 

遍知龙钦饶降与,无别丹比尼玛尊, 

龙钦饶降与就是无垢光尊者,丹比尼玛是堪布昂琼的根本上师。上句的意思就是遍知无垢光尊者,与无垢光尊者无别的是堪布昂琼的根本上师丹比尼玛。 

三门敬信作顶礼,利众教言于此宣。 

三门敬信是身作敬信五体投地,语作敬信念诵祈祷文,心作敬信一心不乱而专一祈祷,此为三门敬信而作顶礼,为众生的事业而在此宣陈这部教言。 

生于阿哲荣之子,称名昂旺嘉参者。 

阿哲荣是一地名,昂旺嘉参是堪布昂琼的弟子,出生于阿哲荣这个地方。 

说于晚年赴山林,诺言夸大且高傲。 

堪布昂琼的弟子昂旺嘉参说自己要在晚年期间进入幽静山林中打座,堪布昂琼对弟子说,你说的话很夸张,因为要到幽静山林中去闭关是要具备一定条件的,若不具备一定的条件,说要进入幽静山林闭关,这种说法还是稍许夸张的。        

直断顿超之摄要,汝所需故力敦请, 


大圆满无上窍诀法分为直断和顿超两部法,堪布昂琼应弟子昂旺嘉参的需要和敦请,教授了直断、顿超的法义。

深之深法大圆满,过简难摄诸要义,广宣要义心难容。 

如果过于简单很难讲解大圆满无上窍诀,如果过于深广陈宣其中要义的话,内心之中又很难容纳和理解其中的道理。  


昔日引导诸次第,乃为持明传承教,诸智传承之善说,圣者传承诸经验,复略摄义则不必,然为汝愿今略说。 

往昔给你所传授的一切法,是持明传承的教义;是历代传承之善说,善说就是没有什么欺骗、没有偏见之法;也是历代传承的无欺、无偏袒之教言;也是历代传承祖师的经验。往昔给你所传的法,已经够圆满了,再重复讲述就不必了。这些只是书面当中的含义,归纳在我们先前的修法之中,也就是从初步开始直到究竟果实的整个过程传授给你,此中已圆满一切,要时时刻刻与法生起坚定的信心很重要。往昔虽然给你讲授过很多很多法义,但是今天为了你的敦请,再稍许讲一点点法义。 

华智仁波切云:“若欲修持净妙法,莫言大话豪言词,亦莫诈现阔绰相,正法与身如影随。” 

华智仁波切说,若要真正修得正法,口里不要说夸张的话,说太狂妄的话,没有什么意义。表面行动也不能作一些诈现,真正的法时时刻刻都必须如同自己的影子般随着自己行走。意思是说,口说狂言、身作诈现没有什么意义,时时刻刻正法都跟随着自己行走,这是最重要的。 

汝一心向往山林,欲于晚年趋于幽静之地以修法度日。若初仅见无边轮回痛苦之本质,却未生起无伪之出离心,莫谓独居静地,且易起贪恋现世之危害。

你一心想在晚年期间进入幽静山林打座,把一切时间都用在幽静山林修法,但需要知道的是,若初仅认识无边轮回痛苦之本质,且未生起无伪之出离心,那很难有出成果的时候。这一部教言,虽然是堪布昂琼为昂旺嘉参讲授的一部教言,但是其中的道理时时刻刻都要归纳在自己对法的认识之上,那么先前我等初步了知轮回痛苦之本质,进入佛门当然需要了知轮回过患。但现在很多很多人,在面对生活当中遇到很多麻烦的事情时,就去寻找一些幽静的地方,这种做法还不是很圆满。也就是说,若仅见到无边轮回痛苦之本质,感到轮回是一种痛苦的地方,办事情也是痛苦,做什么事情都感觉到很痛苦,但是这还没有真正对轮回生起出离心。什么叫生起出离心呢?想从轮回之中获得解脱之念为出离心,若要是没有生起出离心,就想独居幽静山林打座,这很危险,反而容易形成贪念现世之危害。我等修行者时时刻刻都要牢记这一点,光知道轮回是痛苦,但是没有想从痛苦之中获得解脱之念,仅仅只想到一个地方去修法,比如说到高原地带当中去修法,要不就进入幽静山林去打座等等,是不会有成果的。并且还会染上世间八法,形成追求世间福报之因。所以要知道这一点,修行必须要具备很多很多条件,那这些条件就是指刚才讲解的这些道理。 

故当依种种正理数数观修共同外前行之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二法,

因此时时刻刻都要观想人身是很难得到的,寿命是无常的。人身难得主要讲解为:第一,很难遇到善知识,而我们今生遇到了。像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阿秋仁波切、法王如意宝这样的高僧大德,虽然没有直接见到他们的面相,但是这些高僧大德留下的正法传承我们今生已经遇到了,这是第一种缘起。第二种缘起,如果仅见到一切诸佛菩萨的形相,但是没有得到正法,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如今我们却能闻到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第三种缘起,见到诸佛菩萨的形相,并且闻到法,但是身心不投入修法之中,见到的形相,听得着的法都当作是一种形相,不把自己的身心投入修法之上,这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现在在座的都已经把身心投入修法之中,但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福报,身心投入修法的程度当然有高低,有些完全投入,有些稍许投入等等。总之,都已投入修法之中。获得这三种因缘不是谁都能达到的。比如说,一个城市中有多少人相信佛法?相信佛法、敬佩佛法的人,甚至自己内心之中对佛法很恭敬的人虽然具有,但是具有刚刚所讲的三种缘起者又有多少呢?很少!很少!可以说如同昼天的星星般,若能看得见最多也是一两颗。也就是说,我们刚才所讲解的这三种缘起具有者,若具有的话也只不过几个人而已。说明了不具备前世的因,很难获得今生这种果报。因此,要珍惜这个人身。 

第二,虽然获得这个人身,但是余下的时间有多少谁也不知道。今天在世上,谁又能敢保证明天我们在世上呢?这个月在世上,谁又能保证下个月在世上呢?虽然人人心目当中都觉得我暂时可能不会离开世间,因为我年轻、无病等等,但要知道的是,从古至今,无常并没有随顺过人们的心愿。人们都在想着自己不可能死、不会死的,但是很多人都已经死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了无常是不会顺着你的心愿而行。因此,时时刻刻都要观想无常。如同去年印尼海啸的时候,在海边游乐的人们,谁又能想到今天就是他活在世上的最后一天呢?谁都不会想到。但是可怕的事情当下降临在他的身边,从此便在人间消失了。那我等这些人,何时会出现无常,谁也不知道,因此要珍惜这个人身。时时刻刻都要把一切事情归纳在修法之中,这是挺重要的,这就叫做寿命无常。从大体的角度当中,有生有死是大自然的规律,谁都知道。但是在临终的时候都能想到这一念吗?是很困难的。所以要时时刻刻观想寿命无常,进入佛门精进修行。

如是则于现世盛事自然不生贪执,而具厌离也。 

若能按照以上所讲解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二法长时间修行,就能对世间的一切盛事不会生那么大的贪执,在面对世间琐事的当下,即使出现一些烦恼也不会被它所束缚。所以还得对轮回生起出离心,这就是今生修法和观想上面二法的重要性。 

复次,思维轮回过患,则视轮回犹如火坑、罗刹女城, 

要观想轮回是痛苦之事,观想轮回犹如火炕,观想轮回犹如罗刹女城。只要人们一进罗刹女城,城中罗刹女都会把人吃掉。因此,如同这个道理般,在轮回中,没有一个人不被痛苦和烦恼所束缚,所以时时刻刻都要这么观想。 

恒被三苦自性所逼迫, 

哪三苦呢?苦苦者,比如,今天父亲去世,明天母亲去世,一个苦没有消尽之前又产生第二个苦。今天早上头痛,明天下午拉肚子,前面的痛苦还没有消尽之前,后面的痛苦已经产生,这就叫做苦苦者,这是三苦当中的第一苦。第二种苦是变坏苦者,今天快乐,明天不一定会快乐,会变成痛苦。今天心情很快乐的时候,当下会变成痛苦。如同去年印尼海啸的时候都在海边游乐,都在快乐,但是可怕的事情当下呈现在他们的面前,变成痛苦。人间时时刻刻都具备变坏苦者,这是第二。第三是行苦者,平常我们所说的每一件事情,他的后面都具有这种习气和恶劣存在,只是因缘不成熟而已,因缘何时成熟都会呈现两种痛苦,名为行苦者。这三种就叫做三苦自性所逼迫。 

故于轮回心生厌弃。 

所以,时时刻刻都要知道轮回是痛苦之处,若要是生不起轮回过患之念,那么很难去追求解脱,若没有这两种概念,那所做的每一件善事都形成漂泊世间之因,不会形成解脱。信仰佛教的一切众生,今生所做的每一件善事,都是为了获得西方极乐世界之果。但是,能否形成西方极乐世界呢?完全取决于他的条件和因缘之上,所以,时时刻刻都要铭记这些教言。

总之,则于集谛业及烦恼因果之微细处当生信解。

这是讲解业之因果,因此前世的因而造成今生的果报。比如说,十个人都在追求世间俗事的时候,都在努力,但实现果报的时候,为什么有些追求能实现,有些追求不能实现呢?这都是前世的因造成的,没有前世很好的善因,光靠今生的努力是无法造成这种现象的。因此,都要靠前世的因,那么现前呈现一切之相及究竟一切果报都要看今生所造成的因来树立未来的果报,所以要时时刻刻想起因果,多做善事为妙。 

然若不以无垢佛经作为引证,我等仅依前行中十善业与十不善业诸名相略述而抉择,则谁亦难以对因果心生定解。《百业经》、《念住经》、《富楼那传记》、《贤愚经》乃佛陀教诫之因果四经,故应阅读思维,励力而行之。

 也就是说,若不看往昔历代传承祖师对因果的教言书,光凭十善业和十不善业而树立一些因果缘起,则很难对因果生起坚定的信心。比如说,一个人在我们面前讲解造这种因会得到什么果报,但是光凭这一点很难对因果生起坚定之信心。要生起坚定之信心,当然需要阅读历代传承祖师所著述的很多因果的书。比如说:《百业经》、《念住经》、《富楼那传记》、《贤愚经》等佛陀讲解因果四经,时时刻刻多看看这些方面的书,而对因果生起信心,故要励力而行之。 

《俱舍论》亦云‘基之正行······,经由闻思博学方能于因果心生定解。’因果之胜解于上中下三士道之初行时皆十分重要。 

多看书,才能对因果生起坚定之信心。一方面当然需要实际去面对因果,另一方面还要对因果生起坚定之信心,要多看看往昔历代传承祖师所讲解的一些教言。因果之信心,于上、中、下三士道之初行时很重要。这个因果的见解,信任因果对于上等根机、中等根机、下等根机三种修行者而言,初步进入佛门的时候都是很重要的。从这个教言当中就能得知,作为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一旦违背因果,那完全失去了真正佛教的法规,就谈不上是信仰佛教的人。那么作为一个初学者,在面对生活当中难免有时候还会造些罪业,这些都不能进入佛门吗?当然不是,应尽量按照自己的力量来创造。比如说,你所做的力量能达到圆满,那尽量要达到圆满。达不到圆满,根据自己所理解、所认识的程度来树立吧。总之,信任因果是佛教的法规,如果不信任因果那无论修什么法都完全失去了佛教的教义。 

然现今有者,相续中执受不切实际之断见,根本未见彼等重视因果,故于因果细致抉择,慎之!慎之! 

堪布昂琼在此中讲解现今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很多人都树立一个不切实际的见解。比如,说什么都不存在,甚至有些看看禅宗的公案,看看无上窍诀大圆满见解树立之方法,因此口头讲解一切皆空之道理,造成对因果的诽谤之罪,那么这种见解是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此中根本没有看到彼等重视因果。重视因果是佛教的法规,哪怕你见解有多高,都应该要重视因果,故于因果谨慎抉择。慎之!慎之!所以时时刻刻都要信任因果,多做善事,这是相当重要的。 

相续中于因果生起无伪之正信,如颂云‘世间之正见,谁人已具此,彼人于千劫,不堕三恶道。’

上面所讲解的是在心相续当中,在自心当中,不断地对因果生起无伪之信心,不是一种欺骗之信心。表面当中对因果生起信心,但内心当中还有疑问,这种并不叫做心生定解,那这种对因果生起信心的定解,应该是无伪之正信。世间之正见就是因果,若要是谁内心对因果生起信心,这个人在千劫当中都不会堕入三恶趣。所以,时时刻刻信任因果是相当重要的。那么怎么去信任因果呢?前世所造的恶业呈现今世果报为痛苦,前世所造成的一切善因,今生得到快乐,这两种因果循环,是无欺的、是真实的。所以要多做善事,要断绝恶业。三门当中分为十善业和十不善业,但最重要的是内心当中的三种善法和三种恶念,要时时刻刻都在内心当中做检点为要。内心一旦偏邪,表面身口意所作出来的一切善法,都不叫做善。善恶完全取决于内心调伏之上。若内心清净,内心很正,表面当中呈显不清净之相也为善法。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等导师释迦牟尼往昔为一位船主的时候,有一次看到五百个罗汉到大海之中去取宝,归来的途中,岸边有一个强盗叫短枪黑人,想抢劫五百罗汉的宝物。那时,我等导师释迦牟尼具有神通,知道短枪黑人要抢他们手中的宝石,还要杀五百个罗汉。如果这位强盗杀死五百个罗汉,那只有下无间地狱。所以想到这位强盗的过失,我等导师释迦牟尼的化现起了慈悲之心,想提前将短枪黑人杀死,自己堕落地狱就堕落地狱吧。为了解救五百个罗汉,为了解救这位短枪黑人不堕入无间地狱之中,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就提前把短枪黑人杀死了。表面上看释迦牟尼佛的化现已经杀了人,但并没有造什么罪业,反而形成积累四十劫的福报。那为何会这样呢?因为作为释迦牟尼佛化现的船主,他的发心是正的,表面上虽然是恶,但发心很正,完全没有私心,都是为了度化他人而所做的,都叫做正法。据译经记载,一个山林当中,有一个婆罗门在修行。婆罗门的儿子已经快到成年了,这时婆罗门父亲就叫自己的儿子卡玛拉休到城市里去化缘。卡玛拉休到一位商主家化缘的时候,商主家的女儿就看上了这个婆罗门的儿子,她就说,你今天要是还俗,她与家里的所有佣人都进入佛门,甚至把家中的一切财物供养三宝。若今天你不还俗,她就当场在你面前自尽。此时,卡玛拉休在没有偏私当中,为了救度财主家里上上下下的人及一切财物供养三宝的利益,因此还了俗。还俗是一种过失,但是他的发心为正,没有私心,而是救度他人而发的心,因此,又积累了很多很多的福报。如同这两种公案,我等平常每做一件善事,时时刻刻都要观待自己的心,看看内心所发的心是正还是邪,内心要是正,表面上若作一些恶,在大乘方面都有允许。比如说,十不善业当中,身所作有三种不善业,语所作有四种不善业,如要内心是正确,那七不善业临时呈现也为善法。心若是偏邪,表面上所作的一切善都为邪,所以善恶的区分,不在于表面,而在于内心的发心之上,发心的正与偏之中。因此在作因果过程当中,在作“善恶”之中,时时刻刻都要观待自己的内心为妙。 

若于因果不具信解执持断见者, 

这里主要讲解顺世派,什么是顺世派呢?说现前所呈现一切之相都是因现今而呈现的,并没有因果关系,甚至很多人树立见解时认为一切都不存在为空性,而轻视因果,诽谤因果的这些人,下面讲解这种人行为中的过失。

 如颂云:“断见者必堕恶趣。”

 不信任因果,藐视因果之人所树立的见解,此者必堕入恶趣,应时时刻刻都要铭记心中。

此谓持断见者于异熟果报成熟之际,必堕恶趣也。

往昔,我们在山林,其中也有很多很多居士参修过禅定,现今还有很多居士正在修持禅定,在修持禅定的时候,很多修行禅定者都是在无念状态中,轻视有念状态,完全失去了密宗的特色。有念与无念都聚集在遍计无明之中,也就是漂泊轮回之根本。因此,有念是偏邪,无念也是偏邪。那要树立在什么状态呢?既不有念又不无念之状态,才名为出世间之般若波罗密。也就是说平常打座的时候,若要是把见解仅仅树立在无念状态当中,完全失去了禅定之要义,这种禅定并不是我等所讲解及历代传承祖师所教授的禅定,这一点都必须知道。在密宗讲解胜观,禅宗讲解觉照,大乘方面讲二谛圆融之见解等,一切都没有归纳在单单无念状态之中。因此上面也说过,不切实际之断见,若轻蔑因果,蔑视因果,最终必堕恶趣,这一点必须要记住。所以哪怕是修持禅定也好、念诵、做功德等等,我们必须在信任因果的基础当中修持诸法,这是不可缺少的。此处不论小乘、大乘、金刚乘,在基础当中都必须信任因果、支持因果,一旦失去对因果之信任,那完全堕入偏邪之中,与外道顺世派没有什么区别,所以那当然不是内道教之见解。 

是故,自相续中必当具备因果缘起于空性中清净,空而起现缘起之见解。

 这才是真正出世间的禅定。比如说,平常修持禅定的时候,空而起现缘起,缘起当下皆空,如同心经所讲解般,“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不是意念造作而树立四空双运,而是在修行当中自然所觉悟到的这种见解,才名为出世间胜观。单单树立缘起不树立空性,并不圆满,也并不了义;单单树立空性,并不知道缘起之见,也是断见,当然不是出世间的禅定。那出世间的禅定是在缘起呈现当下皆空,空性当中呈现缘起,了证双运之见解才称为般若波罗密。这种见解当然时时刻刻都需要去修持,而不是一二天了知就能觉悟到的。觉悟要分为了知和进入实修状态当中的觉受和完全证悟之见解分为三个历程,一旦你知道并不代表已经悟证这种见解。 

如圣龙树云‘了知诸法本空性,起现业及果报等,希奇之中此更奇,稀有之中更稀有。’ 

所以缘起性空乃一切法之精华,缘起性空乃一切诸佛菩萨之密意,所以说稀有之中更稀有。为什么我们把释迦牟尼及阿弥陀佛雕刻在庙寺之中,时时刻刻祈祷这两位至尊呢?因为释迦牟尼及阿弥陀佛已经悟证缘起性空之见解,所以成为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之怙主。此法以外并没有更甚深之法,所以是更稀奇、更稀有的见解。

 故此,从手持拐杖之乞丐至头戴金冠之高僧皆讲说因果,行持因果,如是了悟者已是稀有难见,

 这说明了信任因果乃诸佛菩萨之精要,所以时时刻刻都要信任因果为妙。在堪布昂琼的时代是这样,在现今末法时代更应该如此。堪布昂琼离我们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了,上百年前还有这么多人口里说着因果,也在行持因果,但真正如同此中讲解般了悟者已经是很难见了。了悟是指真正按因果而修行,完全圆满了义因果的人太少了,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信任因果为妙。今生修法的目的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满获得智慧圆满获得福报。那么要获得这些功德,时时刻刻都要信任因果,不能蔑视因果。 

若无误生起证悟大圆满之实相及如理呈现后得之一切功德者则更为稀有。

 上面讲解中说,能做到圆满因果行持智者很难见得到,若要是超越一切因果悟证大圆满之实相,不再修行面对生活当中也能把见解与生活融合一体的人那更难得见了。所以在世上能否找到一个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这说明了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信任因果为基础,而后树立入定和后得无二之见解,不能把以上所了解的一切法义树立在口头上,只是口头讲解这个道理,实际上若不能行持,那就与因果所讲解的法义离得太远了。

 故欲贪求高见,则成强不知以为知之者。经由专心修习共同外前行四法,

 时时刻刻都要修行。贪求高见,想今生证悟得很高的见解,但是内心不向往修法,不进入实际修法之中,是无法证悟到这种见解的。这种修行之士要时时刻刻专心修习共同外前行四法: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和业之因果。共同外前行按照法的程序分为前行部分,前行部分乃是正行的基础,前行一旦没有扎实,正行见解无法创造。如同建一幢楼,若没有很好的地基,上面建多庄严的楼层,也是不行的,很容易垮掉。 我等修行也是同样的道理,若没有前行很好的基础,创造以上很高的正行见解是不会稳固的,所以前行基础必须要扎实。时时刻刻观想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乃树立对法的知见和对法的信心。从总体的角度当中,我们已经知道怎么去修法,但是所了解的法,所觉悟到的法,能否成熟完全取决于信心之上,若没有信心,修行岂能精进?若不精进修行,这个法永远没有成熟的时候。现今我们理解的一切法,他的前提必须具有信心才能创造。信心的前提就是修习共同外前行,观想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时时刻刻都要把共同前行的基础扎实,显宗也好、密宗也好,这些都是共同教义。 


 若未能于轮回心生厌离,于涅槃道深生好乐者,仅示现避世之相而独居幽静山林,则实无大义,

 对轮回过患没有生起出离心,对涅槃没有信心,就是说没有出离心和信心,仅仅示现避世之相而独居幽静山林,则没有什么意义。表面当中避开世间琐事进入幽静山林打座,则没有多大意义。若要进入幽静山林去打座必须要具备前面所讲条件。什么条件?要对轮回生起出离心,对涅槃生起信心。出离心与信心一旦不圆满,哪怕你进入幽静山林打座也不会获得很高的见解。我们在座的弟子也是同样一个道理,现在都在进入佛门修行,是显宗念诵阿弥陀佛也好,念诵其他的经文也好,是密宗当然说明心见性,若要是具有明心见性当然更好,总之,在初步修行的时候,对轮回没有生起出离心,对涅槃没有生起信心,这种见解永远不会很好地成熟,这一点相当重要。前两天我在火车上遇到一个做生意的老板,他说他也对佛法很有信心的,但我问他几个佛法的问题,可以说一点都不懂,不知道什么是佛法。但是他说他多次想出家。我想,在高原地带想出家的人必须对佛法生起很强大的信心才能出家,因为出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那么又想出家,又不知道佛法的道理这说明什么呢?这完全是示现一些避世,就是在面对生活的时候出现一些打击,因此在失落的时候去寻找一个一时清静的地方,这种心理就叫法吗?完全失去真正佛教的意义。佛法、佛法,应该在出离心和信心基础当中修持佛法才为正法。只为生活方面的打击,事业不成功的原因,失落的时候去寻找一个避世清静之处,进入佛门,要不就到幽静山林中去打座,那这种行为只是一种形相而已,与真正的佛法毫无关系。这种行为还是与庸俗同道,与真正的圣者完全是相违背的。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时时刻刻应该观待自己的心,自己先前所做的一切行为是否与我刚才所讲解的公案相似?一旦相似,说明我们修法的基础已经偏邪,那要怎样去寻找呢?作为一个相信佛教的人,应该先要观察轮回过患而生起出离心,对涅槃生起坚定之信心,那以下所做的每一件善事均成为佛教所讲解的善法,如果不具备以上这两种条件,光凭外在行为,并不叫做什么善法,这一点都必须知道。很多人都想高攀很高的见解,但很高的见解在末法时代我等根机上能不能创造出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能创造的就是出离心和信心,因此时时刻刻都要修持这两法,这一点都必须要知道。


 还有一种,至于出离心和信心来讲解,我们在座的人,都是向往佛法,在具有出离心和信心当中行持善法。可能在你们身边不相信佛法的一些人问过你们这么一件事,佛教所讲解的一切理论都是要做到一个‘善’字,但有些人说,他心地也不坏呀,他也能做一些善事,根据自己的条件,比如有时候需要扶贫的地方,他也能尽量依据自己的条件来作一些扶贫,有时候在一些乞丐面前也给一些饭的,所以他的心地还是很善良的。那么这些人会觉得,你们佛教也在修善,他也是心地很善良的人,也是在做善事,那要是这样,我进不进入你们佛教有什么意义呢?佛教也在讲善,我也在做善事。这么一说,很多对佛教不理解的人觉得,是呀,佛教讲究善字,别人在做善事的时候,进不进入佛门又有什么意义?若要细致观详的话,这些都是对佛教理论不通达的缘故造成的。一个没有进入佛门的人所做的一切善事和进入佛门之后所做的善事完全有天地相隔的区别,为什么呢?世间人在心地善良的基础上所做的一切善法,都是没有出离心和信心当中所创造的善法,因此皆不成为解脱之因。进入佛门后,是先要在出离心基础当中对解脱生起信心,深信所做一切善法都形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因。因此,这两种形式上虽然都很善良,但实际上得到的果报,一个是世间,另一个是出世间,一个是在家,一个是佛家,当然不同了。这一点都要知道。要不,很多人对佛法不理解之前,还有人把其它的谣言当作佛理而行持,那完全失去了佛教的要义。所以我们今天以上所讲解的一切内容,都归纳在出离心和信心之上,出离心和信心是相当重要的。平常做每件善事,都要观待自己做善事之前是否具有出离心和信心,一旦不具有,那都已染上世间八法。得到的果报也是世间果报。若具备这两种功德所创造的一切善法,都是出世间善法,因此均形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因。这两句话,若要是对轮回没有生起出离心,对涅槃没有生起坚定信心,这些人,仅仅示现避世之相而独居幽静山林,则实无大义。


 因于他日‘大行者’一旦道心转变,极易溜入喧闹城中,故当谨慎行之。

 若没有出离心和信心的这种修行人,一旦进入幽静山林打座或到寺庙中修法,但时间不长,他还会溜到城市当中去干其他的事情。这说明了,这是他往昔做每一件善事之前并不具备出离心和信心而呈现的过失,但现在我等做的修行事情都要时时刻刻在出离心和信心基础上行持善法为要,这样以前修行的善法会相续,相续所做的一切善法均成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因。就要这么去修行。所以时时刻刻都要谨慎行之。


 以上讲解的是共同前行的重要性。时时刻刻都要做到共同前行之中的内容。若要是何时以共同前行中的内容契合心相续,何时就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


愿以此功德回向所有众生证得普贤王如来之果位! 



                          由慧定根据普扎上师录音整理

  • 服务号
  •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