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慈音大愛——彌勒信仰和彌勒淨土法門介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08-31 19:53:00

 

久違的慈音大愛——彌勒信仰和彌勒淨土法門介紹


                                                                                   釋悲华 编写
                       
    彌勒菩萨现在的身份是賢劫千佛中繼釋迦牟尼佛之後成佛的一生補處大菩薩,故又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經云,賢劫中將有一千尊佛陀降臨這個世界度化有情,彌勒佛則是繼第四佛釋迦佛之後成佛的第五尊佛。弥勒在佛教中的地位是釋迦佛祖的指定接班人,是未來眾生的大歸依處。佛經中關於彌勒菩薩的內容很多,经典中隨處可見彌勒菩薩的身影。
    弥勒信仰源远流长,佛在世时,弥勒菩萨即是佛陀座下上首大菩萨弟子,贵为法王之子,经常代众生请法、劝进行者,并数数被佛赞叹、当场授记将来接佛位,做未来众生大依怙。佛滅後,主要由無著菩薩傳講和導修彌勒菩薩所傳的經典,无著菩萨進一步發展了龍樹菩薩開創的大乘中觀空宗思想,形成了大乘有宗瑜伽行派,于是行早期大乘佛法的空有二宗并行之滥觞。瑜伽行派思想后又通过古印度那烂陀寺的戒贤法师經大唐三藏玄奘法師傳到中國,玄娤与其高足窺基法師一起又形成了法相唯識學並創慈恩宗。這些就是彌勒唯識思想研究和流傳的大致脉络,但本文所要介绍的卻是對彌勒菩薩的信仰及其彌勒淨土法門。
    彌勒信仰早在東晉時就由印度傳入中國,並影響日廣。根據現代學者和考古學家的研究情況看,在唐朝善導大師以前還是彌勒淨土修行者比彌陀淨土修行者來得多。在中国的淨土信仰裏面,彌陀淨土和彌勒淨土可謂各領分騷一千年。時至今日,彌勒淨土由於少有人弘揚,故鮮為人知。但這並不表明此佛門之摩尼寶珠於今時代已無價值,可以束之高閣了。反而由于此时代之特征,于今日人類,彌勒淨土及彌勒信仰,越發具有現實意義和弘揚的必要。
    今人多知弥陀净土并以此为唯一,其实彌勒淨土才是最先在中國傳播的淨土思想,現在所流行的極樂淨土思想還是其傳入一千年後才逐漸形成和興盛起来的,于今后的千年中弥勒信仰是否再次兴盛,也未可知。緣生緣滅,各有因缘,一種信仰思想的流行与時代人心和法門的弘傳是有緊密聯繫的,并且具有针对性。今日人類的信仰已然趨向於多元化,如何才是最當機之信仰,則未可知。
    弥勒信仰在中国由来已久。東晉時代,作為中國佛教開創者之一的道安法師及大弟子们就曾是坚定的弥勒信仰者,都發願往生彌勒的兜率天淨土。有趣的是,其高足慧遠禪師修行念佛禪,求生西方淨土,被後人尊為莲宗初祖,而道安法師则被尊為慈宗初祖。然當時西方淨土的修行重要在修念佛禪,净土法门的影響不大,亦不象今日這樣將西方淨土宗的思想推演到他力法門的極致并成為中國佛教的一大特色。后来,比较著名的到唐代又有玄奘法師及其弟子窺基等發願往生。据史料记载,歷史上發願往生兜率內院的高僧大德非常之多,而且又多是悲心深重、飽學大願之士。至近代有名僧太虛大师者,又复立慈宗之名,曾在福建廈門南普陀寺設慈宗壇,創立慈宗學會,宣揚彌勒信仰和彌勒淨土法門,並發願往生兜率內院。由有近代慈航法師者,亦發願往生彌勒淨土。之後亦不斷有人提倡這一法門。近年來,彌勒信仰和學說开始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中國內地的學術界曾多次舉办慈氏文化研討會並有一批學者專門從事研究彌勒學,這對彌勒信仰和彌勒淨土法門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現在,就让我们從彌勒菩薩及其信仰、彌勒菩薩的大願、彌勒淨土法門、彌勒學說的意義及影響等方面來作番介紹和探討。

 

一 、彌勒菩薩

  菩薩以彌勒為姓,彌勒是梵文maitreya音譯(梵文拉丁轉寫為Maitreya,新稱彌帝隸,梅低梨,迷諦隸,梅怛麗,每怛哩,梅怛麗藥),意為慈,故彌勒菩薩又名慈氏菩薩。菩薩又名阿逸多,意為無能勝。故菩萨名为慈无能胜者,即菩薩慈心利生,攝眾無量,沒有能勝過之者。
  菩薩為何以彌勒為姓?在《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中說,過去世有佛號彌勒,時有大婆羅門名一切智光明,誦持《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發菩提心云:“我今於佛法中,誦持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以此功德願于未來過算數劫,必得成佛而號彌勒。” 後來天下遭遇災難,一切智光明仙人七天沒有吃到東西,此時山中的兔王母子為供養仙人投身火中,以肉供養。仙人得知,說:“甯當身破無眼目,不忍行殺食眾生,諸佛所說慈悲經,彼經中說行慈者,寧破骨髓出頭腦,不忍啖肉食眾生,如佛所說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滿足。常受短命多病身,迷沒生死不成佛。”時彼仙人說此偈已,因發誓言:“願我世世不起殺想,恒不啖肉,入白光明慈三昧,乃至成佛制斷肉戒。”作此語已,自投火坑與兔併命。 又在《賢愚因緣經》中云:“何因緣故,得彌勒字?佛答言:“過去久遠,於閻浮提中,有一佛出世,名曰弗沙佛。彼時有國王,名曇摩流支。往佛所時,見有比丘入慈心三昧,形身安靜,放大光明。王見則問佛,此比丘入何三昧,光明乃爾?佛答王云:“此比丘入慈心三昧。”王聞此語,信增欽仰言:此慈心定巍巍乃爾,我亦修習此慈心三昧。爾時,曇摩流支王,今彌勒是。於時則發此慈心,自此以來,常字彌勒。久習性故,至成佛時,尤名慈氏。”《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曰:“彌勒菩薩法王子,從初發心不食肉,以是因緣名慈氏……”。《注維摩經一》曰:“什曰:彌勒,菩薩姓也。阿逸多,字也。南天竺婆羅門子。”《法華嘉祥疏二》曰:“彌勒,此云慈氏也。過去值彌勒佛發願名彌勒也。出一切智光仙人經,彌勒昔作一切智光仙人。值慈氏佛說慈心三昧經,故曰慈也。”《華嚴經》云:“初得慈心三昧,故名慈也。”《天臺淨名疏五》曰:“言彌勒者,有云從姓立名,今謂非姓,恐是名也。何者?彌勒,此翻慈氏。過去為王名曇摩流支,慈育國人,國人稱為慈氏。自爾至今常名慈氏,姓阿逸多,此雲無勝。有言阿逸多是名。既不親見正文,未可定執。”《俱舍光記十八曰》:“梅怛,此云慈。儷藥,此云氏。菩薩於慈姓中生,從姓立名,故名慈氏。舊雲彌勒,訛也。”《玄應音義二十五》曰:“梅怛麗藥,此云慈,即舊雲慈氏者也。慈有二因緣:一值慈佛發心,二初得慈心三昧。因以名焉。言彌勒或雲梅低黎,並訛也。”《慧苑音義下》曰:“彌勒,具昧怛曳,此翻為慈氏也。”《慧琳音義十四》曰:“彌帝隸,古雲彌勒,皆訛略不正也,正音云每怛哩。”《西域記七》曰:“梅怛麗耶,唐言慈,即姓也。舊曰彌勒,訛略也。”
  在唐密中,"胎藏界"之彌勒,坐於中台八葉院東北方之蓮上。中台八叶院,表如来心德,大日如来之一体坛城也。金剛界之彌勒在賢劫十六尊中,坐於東方,羯磨會三十七尊中之西方金剛因菩薩,即為此尊之本誓,大輪金剛者,此尊之教令輪身也。密號曰迅疾金剛。金刚藏者,表如来大用度生坛城也。彌勒的本尊相為紫金色,乃天王身,雙手結說法印,垂足而坐,手中所撚龍華樹花心,上有法輪與寶瓶為象徵,安住在蓮花獅子座上。彌勒菩薩在兜率天上和所有的未來佛一樣,都於將來下生人間成佛。菩薩多以坐姿出現,在諸菩薩像中甚為奇特,表明菩薩自在歡喜,亦表明菩薩度生心切,隨時準備下生人間成佛也。
  经云彌勒隨釋迦降生於南印度大婆羅門波婆利家中,因其相好心慈,具三十二相,与佛無二,故聲名遠播,國王恐其將來奪其王位欲加害之,其父遂將其送往其舅家中,後與其舅之十五弟子隨釋迦學法,蒙佛授记后补佛位,並在釋迦入滅前上生兜率天宮。故彌勒現正在兜率為諸天廣說不退法輪。其實,菩薩悲心甚切,亦不斷化身人間度人。在中國歷史上的布袋和尚(契此)、傅大士(善慧)等都被公認為是彌勒的化身,其本身圓寂時,亦皆有明確自言,由此可以證知。安住欲界的兜率天天主彌勒天王,在享盡天年四千歲(經云人間400年天上一日)後,于未來世地球壽命達五十六億七千萬歲(今科学推研曰地球寿命已有五十多亿岁),人壽達八萬四千歲時,這位古佛將下生到娑婆世界閻浮提人間,在龍華菩提樹下示現成佛。現今人壽不過百歲,謠言彌勒已降世成佛者純屬謊言,皆因世人不知經典,不知彌勒度生因緣故。
  彌勒降生時,人間已是一片淨土。經云:“時閻浮提地平淨如琉璃鏡,有種種香花,香味具足,軟如天綿,其樹高顯,高三十裏。人身悉長一十六丈,日日常受極妙安樂,遊深禪定。女人年五百歲而乃行嫁。國中有四大寶藏,自然踴出,形如蓮華,無數人皆共往觀,是時眾寶無守護者,眾人見之心不貪著,棄之於地,猶如瓦石草木土塊,時人見者心生厭離。”
  彌勒下生時,人間常行十善業,生活美好如天界無異,如下生經中廣說。那時的人們皆心地善良,健康長壽,唯有生老病死苦未除。彌勒佛則直接宣講三乘解脫出世法要,於彌勒有緣眾生皆蒙度脫。今日之人,若信仰彌勒,慈心相向,則可感人間淨土早日降臨。
  另外,彌勒曾有誓願要擁護刀兵劫的眾生,故眾生於恐怖世,若能至心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皆得離苦,免於刀兵等怖畏。
  彌勒菩薩當來下生之時父親名善淨,母名淨妙。菩薩雖處胞胎如遊天宮。菩薩從母親的右脅出生,身金色,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端嚴無比。彌勒降生以後,在家歲月不多就出家,到龍華樹下,“早起出家,即於是日初夜降四種魔,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彌勒成佛後,與彌勒有緣的眾生即使身處地獄,亦能转生在彌勒佛前聽聞正法。弥勒在最初三次大法會上(即龍華三會)轉大法輪,共度化二百八十二億眾生解脫生死,證阿羅漢或不退菩薩位。所以歷代都有人發願於彌勒出世時,再生人間,以參預龍華法會。如三寶贊云:“龍華三會願相逢,演說法真宗。”,即是此願望的深切表白。而且,彌勒佛的教化对象並不只有龍華三會的受眾,還有其他無數有緣眾生。《賢愚經波婆離品》中釋迦牟尼佛說:“如是比丘,三會說法,得蒙度者,悉我遺法種福眾生或三寶中興供養者,出家在家持齋戒者,燒香燃燈禮拜之者,皆得在彼三會之中,三會度我遺殘眾生然後乃化同緣之徒。” 可見,將來彌勒佛出世度脫之人,多是現在釋迦佛法中供養三寶,勤行善法的人,乃至僅僅稱念佛名者,亦蒙度脫。
  下生經云,彌勒成佛後,即帶領大眾到釋迦的大弟子迦葉尊者入定處——雞足山,山門洞開,迦葉尊者受釋迦之托,從禪定中起,將釋迦佛的法衣傳給彌勒佛,現種種神變,度化無量有情,然後身體“儼然星散”,入般涅槃。 
  未來彌勒佛住世弘法有六萬年,入滅後正法住世六萬年,像法二萬年,隨後就進入末法了,而漸待下一尊佛獅子吼如來(贤劫第六尊佛)出世。


二、彌勒信仰的由來和發展 

    彌勒作為一生補處菩薩,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其德与佛无异。十住断结经法界品二十三中云:“佛告最胜及来会者。诸佛世界不可思议。改形变化权现无方。汝等焉知慈氏菩萨方习菩萨行乎。莫造斯观。所以然者。慈氏积行恒沙数劫。先以誓愿成等正觉。吾方习行而在其后。或现苦行或现光相或现菩萨儒童弟子。随人本行而为说法。慈氏菩萨在彼座上。佛告弥勒。现佛光相翼从多少。尔时弥勒隐菩萨身。还现佛形刹土国界。弟子菩萨不可思议。众会见之叹未曾有。”可见弥勒当是古佛再来。又彌勒其名即是慈悲愛護之意,大爱在人间,人间呼唤太平大同世界,所以從古到今信仰的人非常之多。

  彌勒像在佛滅後四八○年間,乃因北印度有位阿羅漢阿利難陀,以神通力,帶一著名的雕刻家上生兜率天,親見彌勒的慈容,然後來人間造成人間第一尊彌勒聖像。這尊聖像法顯法師在西元三世紀末去印度時曾見過。近代考古學家,在印度犍陀羅地區,甚至還發現了西元二世紀末期的彌勒聖像。 
  唐代末年有一布袋和尚,示寂時留有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因而被視為彌勒菩薩的化身,民間則不斷地描繪其圖像流傳。中國歷代繪製彌勒菩薩的圖像,大多以布袋和尚為依據。布袋和尚的形象深得人心,反過來還流傳到現在的印度和西藏等地,成為彌勒菩薩的又一化身。
在中國民間和西藏地區,彌勒亦是佛教歡喜的象徵,藏人常說,雖然,彌勒的像不是很多,但是他早已經深植人們的心中,如果沒有了彌勒,那歡喜又從那裏產生呢? 在中國民間,彌勒更是無人不知,經商的人,為官的人,身居要職的人,更是對彌勒菩薩情有獨鐘。人們甚至認為彌勒佛是財神,是吉祥歡喜的象徵。在中國歷史上家家觀音,戶戶彌勒的盛況,正是佛教慈悲精神的典型體現。
  彌勒信仰傳入中國後,道安法師與弟子法遇等八人求生兜率淨土,信仰彌勒而影響後人。從此,歷史上亦多有上生結社,為求往生彌勒淨土者不乏其人。唐代玄奘、窺基師徒,亦信仰彌勒,也求生兜率淨土,並勸眾生求生兜率,大力弘揚彌勒淨土法門,使得這一信仰得到了發展。到了近代,如太虛大師、慈航菩薩亦大力提倡兜率淨土法門。今日佛教界名僧如星雲大師、印順法師等亦對彌勒淨土法門有所弘揚而有所重視。
  在相關經典中,在《大正藏》卷3中有關於彌勒菩薩因地修行的經典《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一卷,譯者不詳。 
  在《大寶積經》第四十二會有菩提流志譯的《彌勒菩薩所問會》。《大正藏》卷12有竺法護譯的《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一卷,它與《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為同本異譯。 
  收在《大正藏》卷16關於彌勒菩薩的經典共有六種,主要是關於上生彌勒淨土和彌勒下生成佛的經典。講上生彌勒淨土的有《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一卷,劉宋沮渠京聲居士翻譯,敍述兜率天的莊嚴,及眾生往生兜率天的方法。 
  《大正藏》卷16中有彌勒下生成佛的五部經,內容相近,敍述轉輪聖王出現以正法治世時,彌勒菩薩降生人間,於龍華樹下成道,後率眾至見大迦葉,由大迦葉授以世尊所托佛衣 。只是西晉竺法護翻譯的《佛說彌勒下生經》一卷,經中佛與之說法的是阿難。現存羅什所譯及義淨所譯的彌勒下生經中,佛陀與之說法的是舍利弗。所以人們有時把竺法護翻譯的《佛說彌勒下生經》看成是另一種版本的下生經。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一卷,鳩摩羅什翻譯,羅什又譯有《彌勒下生成佛經》一卷。後者概略地講述了彌勒下生成佛的種種情況,與前者相比,偈文少了,內容也較為概略。 
  義淨譯有《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全文首尾是長文,其餘都是偈頌。文後有注說:“《開元錄》《彌勒下生經》前後六譯,三存三失,而此本亦在三存之一也。則宋藏無此經者,失之耳,今得于丹藏而編入之。” 
  《大正藏》卷16中還有《佛說彌勒來時經》,失譯者,內容與其他下生經相近,只是較簡略。 
  除了上述經典外,還有《楞嚴經彌勒菩薩圓通章》,也記述了彌勒法門思想。其他散見在三藏中關於彌勒的典籍也蔚為可觀。
  歷代的大德還對彌勒淨土法門的經典做了注疏,如隋吉藏的《彌勒經遊意》一卷,唐憬興撰《彌勒成佛經疏》一卷、《彌勒上生經疏》一卷以及《彌勒下生經疏》一卷,(新羅)元曉《彌勒上生經宗要》一卷,唐窺基《彌勒下生成佛經疏》一卷。在續藏中還有唐代失撰人名的殘卷《彌勒上生經述贊》及《彌勒下生經述贊》各一卷。 

三、彌勒的本願 

  與其他佛菩薩一樣,彌勒在因地修行時也發有大願,彌勒大願散見在各經中。佛經中云,彌勒菩薩比釋迦還早四十大劫發菩提願。《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中彌勒發願云:“願我世世不起殺想,恒不啖肉,入白光明慈心三昧,乃至作佛,制斷肉戒。” 這是菩薩慈心不殺的願心,也是菩薩的初發心,更是菩薩慈心的標誌。《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中彌勒發願:“若有眾生薄淫怒癡成就十善,我於爾時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釋迦和彌勒共同發願到此界度化有情,然釋迦願成佛于眾生五濁惡時,彌勒願成佛於眾生三毒淡薄時,於人間成淨土時方才降世,此皆“由彼菩薩本願力故”。在《彌勒所問本願經》中佛說:“菩薩有二種莊嚴、二種攝取。所謂攝取眾生,莊嚴眾生;攝取佛國,莊嚴佛國。彌勒菩薩于過去世修菩薩行,常樂攝取佛國,莊嚴佛國。我於往昔修菩薩行,常樂攝取眾生,莊嚴眾生。然彼彌勒修菩薩行經四十劫,我時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由我勇猛精進力故,便超九劫,於賢劫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經中云,菩薩若欲取無上正等正覺,尋應現證菩提,而今不爾,乃因本願故。
  《悲華經》中彌勒於釋迦佛前發願:“於刀兵劫擁護眾生。我得釋迦大師要契咐囑,不念我者尚不捨之,況於念我者哉。”《慈氏菩薩誓願陀羅尼經》中彌勒發願說讀誦此經:“若有眾生於未來世末法之時,能讀誦受持者,設以宿業墮阿鼻獄者,我成佛時,當以佛力救拔出之,復與授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些願心都顯示了菩薩無比的慈心和對濁世眾生的關愛。
  其實彌勒菩薩早已成佛,之所以未現證菩提,乃為留惑潤生,本願所致。十住斷結經於¡:“彌勒久已成,為慈悲本願故,現身成佛。”
  菩薩於久遠劫前初發心起,直到今日,早就累積了無量的福德與資糧。彌勒菩薩如千日光明,百福相好,度生功德無盡,若無廣大慈心悲願,何以致此?《佛說彌勒大成佛經》中彌勒成佛後說:“本為救汝等,國城及頭目,妻子與手足,施人無有數。今始得解脫,無上大寂滅,當為汝等說,廣開甘露道。如是大果報,皆從施戒慧,六種大忍生,亦從大慈悲,無染功德得。”
  《法華經》中云:“是人命終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墮惡趣,即往兜率天上彌勒菩薩所。”《慈氏菩薩誓願陀羅尼經》中彌勒在釋迦佛前發願:“若有眾生於未來世末法之時,能讀誦受持者,設以宿業墮阿鼻地獄者,我成佛時,當以佛力救拔出之,複與授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上生經》云“佛告優波離,汝今諦聽,是彌勒菩薩於未來世當為眾生作大皈依處,若有皈依彌勒菩薩者,當知是人於無上道得不退轉,彌勒菩薩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時,如此行人,見佛光明,即得授記。” 由此可見菩薩慈悲接引和救度有緣之大願。
  經中還有甚多之處宣說彌勒之大願,台灣的林宜德居士在他的《慈宗導航》一書中根據諸經還總結了彌勒菩薩的六種大願。乃至僅僅見聞菩薩形象、念誦菩薩的名號者就有種種利益。《上生經》中說:“但聞彌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卻五十億劫生死之罪,若有敬禮彌勒者,除卻百億劫生死之罪,設不生天,未來世中龍華菩提樹下亦得值遇,發無上心。” ,
  經中說見聞彌勒菩薩形象者,有無量無邊利益,故歷代造彌勒像者,不計其數。南北朝時的雲崗石窟,在第一、三、六、七、八、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窟中,都有供奉彌勒菩薩像者。敦煌千佛洞也有彌勒下生圖及婆羅門女聽聞彌勒說法圖。根據考據和考古研究發現,在初唐和以前,中國民間造像多以彌勒像居多。在四川的著名的世界第一大佛——樂山大佛,即是彌勒菩薩。如在漢傳佛教的寺院中,進門首先就是禮拜彌勒,此即應經中所言,禮敬滅罪功德和未來得生淨土皆得度脫,皆大歡喜之因也。

四、彌勒淨土宗 

  人們信仰彌勒,彌勒又度生心切,若依法修行,發願往生菩薩所居兜率淨土,親近彌勒菩薩,從而不退菩提,這就形成彌勒淨土宗。彌勒淨土分兩種,一是彌勒未來成佛時所成就的人間淨土,二是彌勒菩薩現在居於天宮說法的兜率淨土。因此有上生信仰和下生信仰的不同,彌勒淨土法門通常是指上生兜率淨土的方法,因為此淨土現前有利,亦不違背降生人間得度的將來人間淨土。人們通常所說的彌勒淨土法門是指依《上生經》中所說的種種方法而求生的彌勒的兜率淨土。 
  從廣義的角度說,上生彌勒天宮,要有種種福德因緣善根,因此廣義的彌勒淨土法門還應包含修慈心的法門(因為菩薩以慈發心,慈心是菩薩創始成終的心要法門)和《楞嚴經彌勒菩薩圓通章》中所說的唯心唯識法門。而且習學彌勒所傳的種種經論,即瑜伽行派,唯識學的種種經典,與彌勒菩薩結下緣,則以後也會在彌勒菩薩下生成佛後得到度脫。於此暫且不談,現在則來看看《上生經》中講的彌勒淨土法門,即觀彌勒兜率天種種相好,觀彌勒佛種種功德,廣行六度,乃至稱名發願而往生的情況。 
  一是持戒修觀,觀兜率天宮種種相好莊嚴,觀兜率陀天十善報應,勝妙福處。 
  《上生經》中說:“若有比丘及一切大眾,不厭生死樂生天者,愛敬無上菩提心者,欲為彌勒作弟子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應持五戒、八齋、具足戒、身心精進,不求斷結,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樂,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二是修六事法,積累功德,《上生經》雲中說:“佛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妙花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繫念,念佛形象。” 
  三是念像稱名及發廣大願,《上生經》中說:“應當繫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亡後,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 
  經中還對往生方法作了特別說明,說“若有欲生兜率陀天者,當作是觀,繫念思惟,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回向願生彌勒前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若見一天人見一蓮花,若一念頃稱彌勒名,此人除卻千二百劫生死之罪。” 即欲生彌勒天宮者,當觀想天宮,持戒修行,積功累德,發願往生。 
  彌勒淨土法門是最早傳入中國的淨土法門,早期修持者相當的多,也有很多修持的儀軌,如懺法儀軌等等。明朝的如惺大師曾撰寫《得遇龍華修證懺儀》,蓮池大師的弟子王志堅撰寫《彌勒懺法》等等。近現代又有念誦的儀軌產生,如太虛大師所制定的《慈宗修習儀》,悲華禪師制定的《願生兜率上師瑜伽句》儀軌,心照法師制定的《慈宗早晚課》,林宜德居士制定的《兜率上生禮》等。在敦煌的文物發現中,也可找到眾多彌勒法門的蹤跡,敦煌古本甚至還有提到彌勒慈悲禪和彌勒無分別禪的修法。
  又根據經典,則能瞭解臨終助念法要。行者臨終時,親友或道友可拿一張彌勒菩薩像至病人或亡者前,以善巧方便開導彌勒菩薩功德和兜率淨土的真實法義,令其瞭解、欣喜,恭敬 。並引導病人或亡者心生懺悔 ,代病者或亡者皈依三寶,皈依菩薩 ,並引導其人稱念彌勒聖號,發起願心求生內院,見佛聞法證無生。這些要素都齊備後,彌勒淨土法門也就具有了系統性和完整性。 


五、彌勒信仰和法門的意義 

  彌勒淨土法門是中國最早傳入中國的淨土思想,唐代以後雖然衰微,然每一個時代都有其修持弘揚者。彌勒信仰傳入中國大約是在西元四世紀,在四世紀至八世紀,這四百年間,是鼎盛時期。八世紀之後,彌勒信仰逐漸衰微。沒落的原因,一是外道邪教與政客曲解彌勒下生的時間,冒用彌勒下生之名。根據經中記載:彌勒菩薩要經過大約五六億多年後才下生成佛,但是歷史上很多別有用心的人則把自己說成是彌勒已經下生。古時有白蓮、彌勒等教,這些教門其實是附佛外道,因其反動性,被政府極力打壓,這對佛教的彌勒信仰產生了相當大的衝擊 。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西元五一五年),有沙門法慶,善於幻術,自稱是大乘行者。當時地方官兇暴無道,所以造成天災,百姓很苦。法慶一夥說: 新佛出世,除去舊魔。他們所說的新佛,是指彌勒。他們稱法慶就是彌勒。彌勒出世,要除去一切舊有的統治支配者,以及僧尼等一切魔性,來實現理想國土。他就叫部下服藥狂亂,傳言:殺一人者,為初住菩薩,殺十人者,就是十住菩薩。殺人愈多,品位就愈高。當時政府,派軍十萬戰了四個月,才平定作亂。二是彌勒淨土被人誤解,主要表現為人們害怕上生彌勒淨土後,不能成就則又要輪迴,又認為此法門很難只有登地菩薩才能往生,對此法門有種種疑慮。對此印順法師在《成佛之道》中解釋說:“見佛時聞法,何憂於退墮?”即在兜率淨土及當來的人間淨土,彌勒慈尊是普應眾機,宣說三乘教法,人人能稱機得益,何憂退墮之有?在見佛聞法的過程中,向上增進,漸化人天根性為出世根性,化二乘根性為大乘根性,同歸佛道。所以,學佛者往生淨土見佛聞法後,向上精進,就不必擔心退墮了。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往生兜率淨土有往生兜率外院天不能見佛的危險,而翻遍三藏亦不見彌勒淨土有內院和外院之說,更何況如此說法極不應理,歷代眾多法師或說法者人云亦云,以訛傳訛者卻比比皆是。三是一些有影響的法師和講法者錯誤地宣講彌勒淨土,比如冒偽智者大師所做的《淨土十疑論》邪見甚多,至今仍有不少人不明就裏在廣為宣說。因為有些都是大德訛傳或誤說,普通信眾不知所云,難辨真假,這也是彌勒淨土法門衰微的一個令人傷感扼腕的一大因素。
  其實,彌勒信仰和淨土法門自古至今都有大德們在弘揚,法流也從未間斷。在《虛雲老和尚年譜》裏就記載著虛雲長老定中上生兜率天面見彌勒並欲生其淨土的事實。近現代因太虛、慈航法師等的提倡並親自示現往生,這一法門又得到了發展。近年來各地彌勒文化研究如雨後春筍般開展起來,唯識學的研究也方興未艾。在彌勒淨土的宣揚方面,內地有湖南的心照法師,悲華禪師等,台灣有常照法師,林宜德居士等,亦紛紛宣揚彌勒淨土。說明這一法門在現代社會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現在就對彌勒信仰及淨土法門中的思想對當今社會及佛教發展的意義和價值再做一番探討。

一、法門屬於易行道,當機,適合現代人修行。

  彌勒淨土法門十分簡易,方便善巧,菩薩現居兜率天上,於善法堂晝夜恒說不退法輪。兜率天屬於欲界第四天,與欲苦眾生屬於同界,彌勒佛又與我們有極深因緣。眾生只要愛敬菩提心,願與彌勒有緣,則非常容易就往生到那裏。《上生經》云:只要能皈依三寶,清淨持戒,如法佈施,再加發願往生,乃至繫念佛相,稱念彌勒名,就能往生兜率淨土。就是發增上生心的人天善根,也能隨願往生。《大寶積經卷第八十八摩訶迦葉會第二十三》雲,但凡稱名、供養、恭敬、合掌、禮拜、繫念、發願上生者,皆得蒙慈尊接引,先前罪業消滅,聽聞妙法,得不退轉,未來世中龍華會上當得解脫,並得值遇諸佛,蒙佛授記。 
  《悲華經》云:“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娑羅王佛現在世時。汝已得是解了一切陀羅尼法門。彌勒。汝於過去十大劫中。若欲願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汝于爾時尋應具足速疾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入無餘涅槃。彌勒。汝久住生死以本願故。所以不成以待時故。彌勒。我今為汝受佛職位。”彌勒本願即是長住生死,待眾生薄淫怒癡時現身作佛,因此專門攝化欲界凡夫是彌勒慈尊的一個不共本願,菩薩有勝方便,異方便故。菩薩偏在欲界天中建立淨土,這是給娑婆世界的眾生一個容易得度的機會,其理由昭然。現在的人三毒熾盛,苦難日深,內心渴望慈悲關愛,又因苦難、煩惱而生起種種向善的心,但要真正修行,又覺得太難,難以成就。而往生彌勒淨土這樣一個相對簡易、方便的法門,就給人們一個方便的解脫機會,並且對發大心的凡夫來說,無疑是個即證不退,一生成就的大方便秘密門。因而非常適合現在人的根器。 
  二、慈心不殺的大慈愛精神正是現代社會所呼喚所急需。彌勒以慈心不殺而發心修佛,生生世世以慈為姓,以慈為業,地地道道是佛陀無緣大慈的典型代表。現代社會,人們因為口腹之欲,殺生的惡業越來越重,人與人之間心中不平,怨憎之心日盛。這些無疑帶來戰爭混亂等共業,因為戰爭就是因眾生的殺業所感。現在有核武器、生化武器,鐳射武器等等大規模殺傷技術,大規模戰爭一旦發生,則後果嚴重,無異於毀滅人類,這是每個人都不願看到的。如欲挽救現代人心,改變這種殘殺生命的業習,提倡彌勒慈心不殺的思想有著重要意義。對彌勒慈心的提倡,能增強人類社會相互間的和睦和諧,化解人間的怨氣。因此彌勒菩薩正為當今所需。 
  如果世間殺生多,就離彌勒佛的世界遠了。因為彌勒菩薩是以慈心而發心修行的,他的國土眾生個個都是慈心圓滿。如世界不逐漸地轉向清淨,彌勒菩薩就不會下生到此世界來。經中講現在世界眾生的十惡業日益沉重,彌勒菩薩一直教化人心向善,直到人壽減至十歲時,仍然化身教化世人,那時眾生因為歸信慈心不殺得長壽福德的因果之法而轉行善業,人壽方才逐漸增上,人間國土方才逐漸清淨莊嚴,一直到人壽八萬四千的時候,彌勒就現身成佛。現在正處於釋迦佛後的減劫中,善根成熟的福緣眾生理當歸依彌勒,于人間力行十善,廣播慈風,臨終往生菩薩淨土,以待將來。《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中說仙人投火坑後生於梵世,“普為一切說大梵法,乃至成佛轉大梵輪。所說經典亦名慈三昧光大悲海雲,所制波羅提木叉,不行慈者名犯禁人,其食肉者犯於重禁,後身生處常飲熱銅。” 又說:“彌勒成佛所說戒法,乃以慈心制不食肉,為犯重禁,甚奇甚特。時會大眾異口同音皆共稱讚。”經中云:“持不殺戒不噉肉故,以此因緣生彼國者,諸根恬靜面貌端正,威相具足如天童子。” 因此彌勒真乃此世此界的大慈悲父,大依怙主,大慈愛之光也。
  現在的世界上有種種怪病,也是因為殺業,因為殺生害命所引起。現在人類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差,再這樣發展下去,地球幾乎就不再適合人生存了。這都是人們的殺業太重,福報越來越少的緣故。所以提倡慈心不殺在現在的社會就太重要了。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中云:

  甯當燃身破眼目 不忍行殺食眾生   
  諸佛所說慈悲經 彼經中說行慈者 
  寧破骨髓出頭腦 不忍啖肉食眾生 
  如佛所說食肉者 此人行慈不滿足 
  常受短命多病身 迷沒生死不成佛 

  現代社會也是一個缺少人與人之間缺少慈心關愛的社會,由於人心不古,日漸冷漠,所以到處都在提倡愛心相助的精神。人們似乎易患“缺愛症”,相互之間缺少愛心,即使是父母、親友及師長也難生起親善、恭敬之心,對人都是處處算計,你爭我搶,變本加厲,真是濁惡不已,生處其中真是苦毒不堪。而提倡彌勒菩薩慈心相愛,不殺生慈悲護生的思想,無疑是這個時代的“愛的呼喚”,大慈愛者彌勒菩薩及其慈心三昧的力量,無疑是現代社會的潤滑劑,其對社會的祥和及發展有著非比尋常的重要意義。

三、對建設人間淨土的意義。

  《上生經》中小乘行者優波離尊者說彌勒菩薩是“具凡夫身,未斷諸漏。雖複出家,不修禪定,不斷煩惱。”,可見,彌勒現的是凡夫身,雖然相好如佛,具三十二相,但沒有示現斷除煩惱,成為四果羅漢。但釋迦佛授記他當來下生成佛,並沒有授記其他證果的羅漢。為什麼呢?此乃菩薩方便示現,留惑潤生精神的最佳體現也。 
  以小乘人來看,彌勒菩薩似乎是個凡夫,沒有修行。但彌勒菩薩的不可思議的功德,不是凡夫和小乘人所能知道。彌勒菩薩之所以表現這種風格,如一位慈宗大德所說的那樣,實乃為了表明,在五濁惡世,菩薩的修行,應該重在慈悲利他上,菩薩多重于利他,是於利他中去完成自利的。如不修習菩薩的六度,福德不足,慈悲不足,專門去修定斷煩惱,就要落入小乘,就離成佛的路遠了。另外,彌勒菩薩這樣的示現也是表示對人間眾生的接引。隱去盛德,接近眾生,令眾生不起畏難之心,顯示于諸煩惱俗世中照樣可以修證菩提。而菩薩不重禪定只重廣行善法,亦不離其勸善本願也。當人心逐漸向善,到將來彌勒下生時,人們都是行慈圓滿,行十善法,那時人間已然就是淨土了。《維摩詰經》雲“心淨則國土淨”,慈氏菩薩的國土是以慈建立,亦即是說,若人在人間,人人修慈,人人心慈則是成就彌勒淨土了。因此,提倡彌勒菩薩,就是在提倡建設人間淨土,這是多麼地親切。 
  於此思想的大力提倡者是近代的太虛大師,他極力宣導人生佛教。太虛認為人生乃末法時代眾生成佛的轉依,非是如過去正法像法時期主要以出世間和天乘果為轉依了。由於大師的提倡和眾多法師大德的努力。以致“弘揚大乘佛法,建設人間淨土”成為近現代大乘佛教的一個特色。台灣的星雲大師,聖嚴法師等對人間佛教提倡甚力,內地的如淨慧大和尚和濟群法師等對人生佛教也提倡甚力。中國的佛教,如果沒有太虛大師的努力,恐怕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了。清末民初之際,中國佛教衰微已極,瀕臨絕境,幸逢大師倍出,力挽狂瀾,而有今日。人生佛教,乃至後來所言的人間佛教,若沒有彌勒的慈心三昧加持和彌勒淨土的思想,則根本無由建立。經中雲,當來後五百歲法末之時,彌勒將重興三寶,可不實哉?我們平常所講的大乘佛教、人間淨土,皆是重在慈悲利他的精神,而沒有專門重視解脫及斷煩惱而求出離世間。人生佛教思想在現代社會的傳播,這種人間淨土的理想的流傳,與對彌勒菩薩慈心勸善和當來下生人間成佛的追求和嚮往是完全吻合的。因此太虛大師對彌勒菩薩也情有獨鐘,甚至建立慈宗的名義,高揚彌勒法幢,自己亦發願往生彌勒內院。為弘揚彌勒菩薩的慈心悲願,他曾構想將浙江雪竇山改為彌勒道場的彌勒山,從而讓中國佛教在四大名山之外,又有一大名山,共五大名山,以彌補五大菩薩獨缺彌勒菩薩道場的遺憾。 
  太虛大師認為在末法時代應著重提倡的人生佛教與彌勒菩薩的慈心本願是相通的,亦是與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慈悲救世的本質不相違。宗教的應用,在佛教講就是慈悲,在基督教講神愛,在儒家講是仁愛,於民間而言即是善良。由此可見,慈愛的精神是佛教及一切宗教的共同宣導,亦是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共同嚮往和追求。釋迦佛要在將來推出一個慈愛化身的菩薩來成佛,度化眾生,其中不無深意。 
  四、對佛教思想和理論建設的意義。彌勒,名無能勝,因其修慈心三昧而成就,其唯識瑜伽教法源遠流長而著稱於世。從印度到中國,彌勒所開創的瑜伽唯識教法成了大乘佛法的理論中心。《楞嚴經》云:“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佛出家。時佛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歷劫以來,以此三昧,事恒沙佛。至燃燈佛出現於世,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乃至盡虛空,如來國土,淨穢無有。皆是我心變化所現 ,今得世尊授記,次補佛處。” 於印度喻遮那講堂,彌勒現身加持而宣說《瑜伽師地論》,成為印證大乘行者修行的寶典和指南。 《現觀莊嚴論》等諸經論的建立,使佛教理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圓滿。佛教若離開彌勒菩薩對世尊般若思想的闡釋和發展,恐怕將是一大空白。
  佛滅九百年頃,中印度阿輸遮國,有無著菩薩入日光定,夜升兜率天,彌勒將《瑜伽師地論》傳給他,他再對所傳頌文進行演述,發展出印度的瑜伽行派。傳承彌勒學說,有無著,世親兄弟。世親之後,又有護法,安慧等十大論師,諸師廣造諸論,使彌勒之學,極盛一時。 彌勒學說漸傳至印度那爛陀寺的戒賢論師,大唐玄奘法師從戒賢學,回國後與弟子窺基專弘唯識,彌勒之學在中國由是濫觴。慈氏學興旺於初唐,後流傳於日本、朝鮮等國,近代則又有回歸之勢。 
  唯識學因有相當完備的理論體系,在今日科學昌明的時代,對人們認識及理解佛教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因為一個沒有嚴密的科學思想體系的思想,是難有生命力,很難適應於當世。所以彌勒、無著所傳的瑜伽行派在印度很盛行,與文殊、龍樹所傳中觀學派同樣重要,成為印度佛教發展的兩大支。所以有的佛像造像,在釋迦牟尼佛兩邊的不是阿難和迦葉,而是文殊和彌勒,或許也正是對中觀般若和瑜伽唯識思想的重視。在藏傳佛教中以中觀見為根本,但仍重視唯識,格魯教法中的五部大論,彌勒的學說占了重要比重。在中土佛教,大乘佛教同樣也是建立在般若中觀及唯識的理論基礎上的。可見沒有慈氏學,則難以支撐起完整的佛教理論體系。所以慈氏學對於學佛者和佛教本身都要有重要意義,它指給人一個清晰的的途徑,讓人有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所為依據。也因為如此,在近代,當西方哲學和心理學盛行時,佛教的唯識學理論也隨之興起,成為一種普遍受到關注和研究的重要的理論思想。 

五、融合各宗避免佛教分裂的需要。

  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原本是平等一味,歷史上各宗各派的建立其中心都是依佛陀宣說的般若思想而建立,因順應時代人心和根基而發生,是不應該分裂和互諍高低長短的。怎奈現今之人,堅持己見,對佛陀教法未作深入研究和修習,競起爭論,偏執宗派門戶之見,自贊毀它,為抬自宗,竟貶它宗,手足自殘,實可哀憫。彌勒菩薩乃是眾心歸仰的未來導師,當來佛陀,世尊將一代時教盡付彌勒菩薩來擔當守護流傳發揚,因此諸菩薩中,唯彌勒具有振興三寶,統攝佛教的獨一地位。提倡彌勒菩薩,自然對整合歸正佛教的統一,意義深遠。
  太虛大師言:“故慈宗就是一切佛法的總樞機,也即從釋迦佛大圓覺海流布在世上以度生成佛之佛法全體大用,皆會歸宗依於當來下生慈氏佛,謂之曰慈宗也。”慈宗者,即以慈氏彌勒為宗也。貧僧在拙作《慈宗弟子的榮耀和使命》中亦言到:“1、繼承釋迦如來一代時教,守護三乘佛法顯密各宗,令不斷絕。2、帶頭消除宗派顯密之爭,為僧團的合和,避免佛教的分裂而作出自己的貢獻。”未來的大同世界,一定是有大同的信仰和歸依的,而未來的大同世界在佛教徒看來就是彌勒菩薩的人間淨土,就是龍華三會人天歡喜時。

  總之,彌勒的信仰和彌勒淨土的弘揚以及彌勒學說的興盛,對改善人心,和諧社會,建立人間淨土,對建立現代佛教的理論體系,對統一佛教思想避免分裂,乃至對現實世界的關懷以及未來世界的引導都有著重要的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其重要性將更加突顯,會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貧僧不揣鄙陋,匆匆根據各種資料和文獻,鸚鵡學舌式地編輯了這篇介紹彌勒菩薩、彌勒信仰、彌勒淨土和彌勒學說意義的文章,以作為時下弘揚彌勒淨土法門之用。所言不妥,論理未詳之處,還請諸方大德指正。
  願社會和諧,佛教興盛,人人充滿慈愛之心,一切吉祥更吉祥,晝夜六時恒吉祥!

                 2007年5月24日(農曆四月初八)
                 釋迦遺教弟子釋楞嚴於釋尊聖誕日
                 完稿於福州雲林寺


  • 服务号
  • 朋友圈